得知一个消息!差点惊掉了下巴! 这批还赖在日本不走的滞留客,怕是要被全世界笑话!敏感时刻拎不清,眼里只有旅游玩乐,什么民族大义、历史仇怨,早抛到九霄云外了! 我在一个旅行群里,三个人还在大阪打卡排联名。照片拍得挺好配文是“日本好安全”。我直接把风险提醒和航司免费退改截图甩过去,告诉他们赶紧回去,别冒险。老吴回我一句“都订好了,浪费可惜”,小雪说“当地人都很礼貌”,看得出是真不想走。 当晚群里突然炸锅,小雪发了定位,语音发不出来,只留一句“有人跟着我”。她躲进便利店,电量只剩5%。我立刻帮她联系当地朋友,又让她先打店员电话求助。二十分钟像过了一年,最后她说警察来了,做了笔录,又核对了证件,放人时已经快午夜。 第二天他们的酒店拒绝续住,说要检查房客信息,理由含糊。三人拖着箱子在街头找房,价格翻倍,体验立刻从“度假”变成“生存”。老吴这回不硬气了,开始找改签通道,通了半小时热线才排上。 我不是劝大家去激情表演,也不是拉高嗓门喊口号。我的点很简单:有些时候,不去,就是在保护自己,也是对公共资源的尊重。真出事时,谁来接?使馆要协调、航司要调整、媒体要跟进,所有人都得为你的任性兜底。 有人说“别把旅游和立场绑一起”,问题是数据会说话。你在那边刷消费,别人拿着客流和营收做文章,外界会怎么解读?你觉得是个人自由,对方只会当成支持信号。这不是你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现实逻辑。 还有一种自我安慰是“我运气好”。运气不是策略。风险不靠赌,只靠判断。风向不对,就收脚。很多品牌活动临时按下暂停键,艺人也取消海外场,有团队、有合同、有损失,照样做选择。普通人更该算清账,不用逞强。 小雪后来改签到成田,延误了三次,靠着折叠凳在航站楼坐了一夜。她说这趟最大收获不是樱花和寿司,而是明白了“自由也要看场合”。回到家,她把那条“日本很安全”的动态删了,留了一句“欠大家一个道歉”。评论区有人体谅,也有人骂她装。她跟我说,骂也好,理解也好,至少她没再让家人担心。 我一直觉得,理性不是冷血,是在热闹里留一条底线。该玩的时候尽情玩,该避的时候别犟。不用把自己捆在道德椅子上,但别轻飘飘把集体尊严当背景板。更别把别人的提醒当成干扰,你可能在被提醒的那一刻,躲过了一个坑。 这件事让我改变一个习惯:以后订票会多看一道风险提示,也会劝朋友在敏感期换个目的地。风景不会跑,热度会退,安全最值钱。你可以喜欢任何地方,但别在不合适的时间给别人做数据。 你怎么看?如果是你,停还是继续?我希望下一次的选择,不是靠运气硬扛,而是靠清醒做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