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若发生冲突,有三个隐患!第一个也是,最危险的隐患之一,是轻敌。第二个隐患就是过度强调道德约束亦是隐患。第三个隐患是冲突爆发后的应对失当。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最近这段时间,东亚的局势确实有点让人捏把汗。特别是2025年初那场日本自卫队搞的5.8万人实兵演习,规模之大、范围之广,确实不太寻常。这场演习可不只是走个过场,而是真正实现了陆海空全域协同作战,从北海道到西南诸岛,几乎覆盖了日本全境。 要说这是例行训练,恐怕没人会信。更值得关注的是,驻日美军司令部正在升级为联合部队总部,这个变化看似只是名称上的调整,实际上意味着美日两军的指挥体系正在深度融合。 以前美军和自卫队虽然也经常联合训练,但指挥系统还是各管各的,现在这么一搞,等于是把两家的作战指挥系统直接对接起来了。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日本在西南诸岛的那些动作。他们在演习中征用了不少民用机场和港口,把这些民用设施直接转为军事用途。 比如冲绳那几个小岛上的机场,平时也就是起降些小型客机,现在突然就成了战斗机的前沿基地。这种做法看似聪明,实际上隐患不小。 民用设施毕竟不是为军事用途设计的,真要打起仗来,这些地方的防护能力、后勤保障都是问题。但日本方面似乎顾不上这些,他们更着急的是尽快在西南方向构建起一道防线。 美日之间的军事合作还在不断升级。最近建立的部长级磋商机制,把两国的防务合作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国明确将核力量纳入对日保护承诺。 这个信号相当强烈,等于是告诉外界,美日同盟已经不仅仅是常规军事合作,而是升级到了战略层面。 日本方面也没闲着,他们计划将防卫费提升至GDP的2%,这个数字看似不高,但对一个长期将军费控制在1%以内的国家来说,这个增幅相当惊人。更重要的是,日本正在修订安保文件,试图突破战后以来的各种军事束缚。 这些变化放在一起看,就能明白为什么说轻敌是最大的隐患。很多人还停留在“日本自卫队只是防御性力量”的旧观念里,实际上现在的日本军事力量正在快速转型。 他们的武器装备更新速度很快,特别是海军方面,新下水的战舰都朝着大型化、远洋化方向发展。空军也在积极引进F-35这样的先进战机。更关键的是,通过和美军的深度整合,日本自卫队正在获得以往不具备的远程打击能力。 第二个隐患是关于道德约束的。在国际冲突中,过度强调道德约束反而可能捆住自己的手脚。日本方面很擅长打“道德牌”,比如经常强调自己的“和平国家”形象,但在实际行动上却在不断突破限制。 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做法,很容易让对手在应对时产生误判。有人认为日本受到和平宪法约束不会主动挑衅,但现实是日本正在通过各种方式绕开这些限制。 第三个隐患是冲突爆发后的应对问题。现代战争节奏极快,可能几个小时就能决定胜负。日本在西南诸岛部署的兵力看似不少,但分布过于分散,各个岛屿之间的支援协调存在困难。 而且这些岛屿大多面积狭小,缺乏战略纵深,一旦开战很容易被孤立。美日虽然建立了联合指挥体系,但两国军队在语言、文化、作战理念上的差异仍然存在,实战中能否顺畅配合还是个未知数。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社会对军事扩张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以往大部分民众对增加军费持反对态度,现在支持者的比例在缓慢上升。 这种民意的变化,加上政治层面的推动,使得日本军事正常化的步伐越来越快。不过日本国内也不是铁板一块,仍有不少声音担心军事扩张会破坏地区稳定,最终反而让日本更不安全。 在这样复杂的局势下,最需要警惕的确实是轻敌思想。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日本军事力量,但也不必过度夸大其威胁。重要的是客观评估对手的实力和意图,既不要低估,也不要高估。同时要保持战略定力,不被对方的挑衅行为带乱节奏。 在道德层面要坚持原则,但也不能被道德束缚住手脚,该强硬时就要强硬。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充分准备,既包括军事上的准备,也包括外交、经济等各方面的应对方案。 目前来看,东亚的军事平衡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种变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未来的局势发展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但可以肯定的是,地区的和平稳定需要各方共同维护,单方面的军事扩张只会增加紧张局势。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关注这些变化的同时也要保持理性,既要有危机意识,也不要过度恐慌。毕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流,但维护和平需要智慧,也需要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