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我去贵州一座山里头的老寺庙烧香,烧完香觉得有点闷,就想出去找个地方抽根烟透透气。刚绕到寺庙后院的食堂门口,就撞见四十多个和尚正围坐在几张大桌子旁吃午饭——一个个虽然看着身材圆润,但穿的都是整齐的僧袍,饭桌上摆的菜看着挺丰盛,我当时就愣了,心里犯嘀咕:不是说和尚都吃清淡简朴的吗?这场景跟我之前想的完全不一样啊。 昨天上午天阴着,贵州山里的雾气还没散,我揣着香纸往那座老寺庙走。 香烧完了,在大殿里对着佛像拜了拜,出来站在台阶上,总觉得心里头堵得慌,想找个背人的地方抽根烟。 寺里的院子绕了半圈,前殿后殿都有人,顺着墙根儿往后院走,想着食堂那边应该没人。 刚拐过月亮门,就听见叮叮当当的碗筷声,还有人说话的动静,不是诵经,是实实在在的家常话。 我停下脚,从墙缝里往外瞄——后院食堂门口的空地上,支着几张大木桌,四十多个和尚正围着吃饭呢。 一个个穿着灰布僧袍,袖口磨得发亮,有的僧袍领口还补着块蓝布补丁,看着倒挺整齐。 就是那桌上的菜,花花绿绿摆了一桌子,绿的是炒青菜,黄的是蒸南瓜,还有一大盆油汪汪的炖豆腐,边上好像还有盘红烧肉? 我手还插在兜里摸烟盒,手指头夹着烟盒棱,心里头却打起了鼓:不是说和尚都吃素,吃得特简单吗? 电视里不都那么演的?青灯古佛,一碗素面,最多加碟咸菜。 我站在那儿没动,怕被人看见,毕竟我这拿着烟的样子,跟这儿有点不搭。 坐最边上的一个老和尚好像瞅见我了,抬了抬眼皮,没说话,夹了块南瓜放进嘴里,慢慢嚼着。 我赶紧把头缩回来,耳朵却还支棱着听那边的动静,有人说“昨天劈柴累着了,今天得多吃两碗”,还有人接话“下午要去后山扛水管,不多吃点哪有力气”。 我摸烟盒的手慢慢松了,烟盒滑回兜里,心里头那点堵得慌的劲儿,好像也顺着墙缝跑了。 难道出家人就不能吃口热乎丰盛的饭菜吗? 他们天天在山里种地、劈柴、修寺庙,风吹日晒的,不多吃点有营养的,哪来的力气干活? 我以前总觉得和尚就该是清苦的,穿破衣、吃剩饭,好像只有这样才算虔诚,现在想想,这想法多傻啊。 就跟我妈总说“城里孩子都娇生惯养”,可我见过多少城里孩子暑假在工地打零工,晒得跟黑炭似的。 标签贴得太久,眼睛就看不清真实的样子了。 我没再往食堂那边走,顺着墙根儿慢慢绕回前院,兜里的烟还在,可我不想抽了。 山风从寺门口吹进来,带着松针的味儿,比烟味儿好闻多了。 原来有时候,心里的疙瘩不是靠抽烟能解开的,多看一眼,多听一耳朵,那疙瘩自己就松了。 就像这庙里的和尚,他们吃的饭,是给自己的力气添砖加瓦,也是给这山、这庙添着生气呢。 我走出寺庙大门的时候,太阳正好从云里钻出来,照在山路上,暖洋洋的。
昨天上午我去贵州一座山里头的老寺庙烧香,烧完香觉得有点闷,就想出去找个地方抽根烟
白卉孔雀
2025-11-27 23:49:10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