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大纲》会如何看待历史? 《国史大纲》的《凡例》中有三段话,堪称钱穆先生史学思想的精髓,或可管中窥豹: 1、“一民族一国家历史之演进,有其生力焉,亦有其病态焉。生力者,即其民族与国家历史所由推进之根本动力也。病态者,即其历史演进途中所时时不免遭遇之顿挫与波折也。” 2、“只横切一点论之,万难得其真相。” 3、“西人论史,盛夸其文明光昌,而渊源所自,必远本之于希腊、罗马。国人捧心效颦,方务于自谴责,而亦一一归罪于古人,断狱于唐虞三代之上,貌是而神非,甚矣其不知学也。” 这三段话基本涵盖了钱穆论史的精华。 在他看来,历史不必远求于虚无缥缈的“三代之英”,每个朝代都是“正”与“变”相交织的生命历程。当“正”气主导时,社会朝气磅礴;当“变”局凸显时,世风难免哀怨。我们绝不能仅凭几个孤立的切片去静态地评判一个时代。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历史,而市井苍生的生活百态,同样是历史的真正底色。否则,怎会有描绘汴京繁华的《东京梦华录》?又怎会有写尽小民智慧与悲欢的《三言二拍》? 用“人民史观”看待历史,它是全体民族生息的宏大叙事,从来不是统治精英的独角戏。 Source: 《国史大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