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美日掉无人机”这事,听风的蚕可能是跟着局座学坏了,到了关键地方就会说“不知道

榕树下听书 2025-11-27 21:19:36

讲“美日掉无人机”这事,听风的蚕可能是跟着局座学坏了,到了关键地方就会说“不知道”了。 但这事儿可没法真的“不知道”,最近半个月里,美日两国的无人机跟约好了似的接连“栽跟头”,摔得既不是偏远无人区,还全是敏感海域和关键机场,背后藏的门道值得好好说道。 11月23日下午,日本海上保安厅那架花了近亿元人民币引进的MQ-9B“海上卫士”,在福冈北九州机场降落时突然失控,以近乎垂直的角度砸向跑道,螺旋桨当场断裂,尾翼烧得焦黑,直接宣告报废。 仅仅一天后,11月24日凌晨4点多,美军部署在韩国群山空军基地的MQ-9“死神”无人机,刚执行侦察任务就一头扎进黄海,价值3000万美元的装备瞬间沉入50多米深的海底。 这两架无人机可不是普通装备,都是美日用来强化亚太监控的“主力选手”。 日本买“海上卫士”就是为了盯着钓鱼岛周边,想打造所谓“24小时不眠之眼”,结果连自家机场的跑道都没守住。 美军的“死神”更别提了,9月底才在韩国成立专门的侦察中队,部署还不到两个月就出事故,它的侦察范围能覆盖黄海大部和胶东半岛部分区域,这次坠毁的末岛附近,正是中韩渔业和航运的繁忙地带,事故一度让周边海域临时禁航。 说起来也讽刺,美日刚在11月中旬结束“雷霆25”联合反无人机演习,500名美军士兵和440名日本自卫队人员专门练了怎么探测、干扰、摧毁无人机,结果转头自己的无人机就接连掉下来。 更打脸的是,这两款无人机都顶着“先进”的名头,实际却是故障频发的“问题机型”。 美军MQ-9的“A类事故”发生率比其他军用飞行器平均高15%,电力系统故障、螺旋桨磨损断裂都是老毛病,2014到2015年间驻阿富汗美军就因此丢了3架。 日本那架更冤,去年测试时就有引擎抖动问题,这次坠毁前传感器警告滞后两秒,直接导致姿态控制系统失灵。 身边有位常年关注军事装备的老工程师说得实在:“无人机再先进也怕‘水土不服’和‘急于求成’。” 美军把MQ-9部署在电磁环境复杂的黄海附近,远程操控信号很容易受干扰,这大概率是此次坠机的关键诱因。 日本则是没做透适航评估就急于投入使用,高价买的外来系统连基本的着陆稳定性都没保障。 这背后暴露的,是美日在推进地区军事布局时,战略野心远超自身技术把控能力的现实。 他们一边花大价钱构建监控网络,一边搞联合演习秀肌肉,却偏偏忽视了装备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这些基础问题。 3000万美元和近亿元人民币的损失事小,暴露出来的技术短板和战略急躁心态事大。 无人机坠毁可以打捞,甚至可以再买新的,但这种急于扩张却忽视风险的做法,只会让地区局势更复杂,也让自己陷入“越部署越出问题”的循环。 军事装备的威慑力从来不是靠堆砌数量和高调部署,而是建立在稳定可靠的技术和理性克制的战略之上。 美日接连坠毁的无人机,与其说是技术故障的偶然,不如说是战略冒进的必然。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53

猜你喜欢

榕树下听书

榕树下听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