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专家警告!日本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首席经济分析师 熊野英生:如果这样的中日关系持续1年以上,即使没有2.6万亿日元,也将减少2万亿日元以上的中国游客消费,对于日本的旅游产业,特别是地方经济将造成巨大冲击。 说这话的是熊野英生,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的首席分析师。在日本经济圈混了几十年,之前日元贬值、GDP增长瓶颈他都精准预判过,业内都把他的话当风向标。 而且这不是空口吓唬人,官方数据就摆在那。2024年10月到2025年9月,中国游客在日本花了2.07万亿日元。这占了所有外国游客消费的22.5%,说是日本旅游业的“压舱石”一点不夸张。 可能有人觉得,不就是游客少了点?但中国游客的分量,真不是“人多”能概括的。日本观光厅2025年二季度的数据显示,中国游客人均在日消费32.4万日元,折合人民币1.56万元。 这数字是韩国游客的2.3倍,美国游客的1.7倍,东南亚游客的3.5倍。从东京银座的奢侈品店,到京都的定制和服铺,再到冲绳的免税商场、北海道的滑雪场,中国游客买的都是高价值的东西。 大阪心斋桥有家免税店老板就说,以前中国游客单客消费是欧美游客的两倍,现在人少了,月销售额直接掉40%。没办法,只能靠打折清库存维持。 这股冲击早就超出了旅游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压向地方经济。京都的民宿最集中,专门的转让网站上,最近挂出来的民宿是以前的6倍。不少老板直言,订单断了,现金流撑不住了,只能转让。 更让人揪心的是就业。日本观光厅算过一笔账,每少100万中国游客,就有2.3万人的工作受影响。 而中国游客直接间接带出来的岗位,足足有60万个。从中文导购到大巴司机,从民宿管家到翻译,这些人的饭碗都悬着。 地方经济的脆弱性这下彻底暴露了。冲绳的免税店,40%的收入靠中国游客,现在部分门店都提前打烊了。 京都有家做“中式定制”伴手礼的工坊,以前70%的订单来自中国游客,现在订单断崖式下滑,眼看就要停工。 野村综合研究所的木内登英说得更直白:要是中国游客一直这么少,日本全年GDP要被拉低0.36个百分点。 要知道日本全年潜在增长率也就0.6%,这一下就吞掉了一半增长空间。最关键的是,中国游客的这份“分量”,根本没人能替代。 日本政府也试过找替代客源,想吸引印度、中东游客,可现实很骨感。印度游客的人均消费只有中国游客的1/4,中东游客数量又太少,根本填不上缺口。 熊野英生点出了关键:中日离得近、交通方便,中国人口多、消费力强,这是其他国家比不了的。2025年1到9月的数据也能说明问题,中国赴日游客占外国游客总数的23.66%,消费占比却高达42.65%。人数不算最多,但花钱最狠,这样的“消费引擎”真没第二个。 说到底,中日经济早就“你中有我”了。中国不只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更是旅游业的顶梁柱。2024年中日贸易总额有3083亿美元,日本的汽车零部件、电子产品要靠中国市场消化,我们也会买日本的农产品、化工原料。 旅游消费就是这条纽带里的重要一环,一动就牵动两国产业链。日本股市的反应最真实。中方发布旅游提醒后,资生堂股价一天跌了11%,三越伊势丹跌了10.64%。 东京迪士尼运营商跌5%,全日空跌4.74%,旅游相关股票全绿了。普通日本人也慢慢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上百人跑到首相官邸抗议,要求撤回涉台挑衅言论。 冲绳地方政府更直接,公开呼吁赶紧修复对华关系。毕竟,政治博弈的代价,最终都落在了普通人的饭碗上。 熊野英生的2万亿日元警告,与其说是预测,不如说是警钟。它提醒日本社会,中国游客带来的不只是真金白银。 还有地方经济的活力,以及无数家庭的生计。日本旅游业光打折没用,关键是赢回中国游客的信任。 你觉得日本要怎么做,才能让中国游客愿意重新踏上旅程?来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