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慌了?外相被记者问3遍“特朗普是否支持日本”,只会已读乱回 记者会的空气像被冻住的玻璃,三次重复的提问在麦克风里撞出回声时,日本外相的喉结上下滑动,指尖把发言稿卷成了皱巴巴的纸筒。 “日美同盟坚不可摧”“双方保持密切沟通”——这些话从他嘴里飘出来,轻得像没扎根的蒲公英,既没沾到“支持”的边,也抓不住任何具体承诺。 2025财年上半年的贸易统计报告刚摆在外务省办公桌上,9.71万亿日元的对美出口额旁,10.2%的跌幅红得刺眼;更扎眼的是汽车出口那栏——22.7%的暴跌,相当于日本经济的主动脉被掐住了三分之一。 丰田华盛顿办公室的灯光连续一周亮到后半夜,游说团队抱着厚厚的“关税影响分析”,却连特朗普团队的门都敲不开;日本商会会长每天守在外务省门口,皮鞋跟把走廊磨出了白印,得到的只有外相那句“再等等”。 这场景似曾相识。今年2月石破茂访美,特朗普在椭圆形办公室晃着关税清单,“对等关税”四个字砸在桌上时,石破茂盯着地毯上的花纹说“不回答假设性问题”——如今外相的“已读乱回”,不过是换了个人演同一出戏。 日本的依赖早刻进了骨子里。安全上,70%的国防要靠美日同盟兜底,近5万美军散落在冲绳、横须贺的基地里,连防卫大纲的修改都得看美国亚太战略的脸色;经济上,美国是第二大出口市场,半导体制造设备、精密仪器的出口额里,四成要靠美国市场托着。 可特朗普的“美国优先”从不讲情面。钢铝关税、汽车零部件加税,清单列得比东京塔还高;现在又盯着汽车行业,威胁要给进口日本车贴上“高额关税”的标签——就像大人抢小孩手里的糖,连句“借我吃”都懒得说。 总务省的调查数据像面镜子:超过60%的日本制造业企业在问卷上勾选了“关税可能导致亏损”,其中汽车行业的勾选率高达82%。 当企业的账本在关税压力下呻吟,外相哪敢拍着胸脯说“特朗普支持日本”? 8月美国贸易逆差环比大降23.88%的数字刚出炉,特朗普的推特就@了日本首相:“汽车关税的事,该谈谈了。”——这哪是谈,分明是下最后通牒。 野村研究所的计算器早算过账:若“对等关税”真落地,日本GDP会再跌0.6个百分点。六个季度萎缩的经济本就站在悬崖边,日元贬值的风一吹,这0.6%就是往下跳的最后一把推力。 日本民众的钱包最诚实。超市货架上,进口牛肉价格比去年涨了30%,大米包装袋上的“产地美国”标签越来越多——这些都是特朗普“扩大进口”要求的结果,可美国市场给的“补偿”,连塞牙缝都不够。 更糟的是中美关系的夹板气。日本跟着美国调子对中国强硬时,大概没算过账:中国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超3000亿美元,电子产品、精密机械的出口命脉捏在这里;现在关系一紧,这些出口额的曲线就像被踩了刹车,跌得比日股还快。 中国市场的替代能力越来越强,日本失去的份额转眼就被别人填满。美国那边呢?不仅没给补偿,反而把压榨的手伸得更长——这哪是盟友,分明是吸血的蚊子。 当东京股市的日经指数跌穿49000点,日元汇率创下年内新低,普通民众连便利店的饭团都要犹豫买不买时,外相的“已读乱回”不过是整个国家焦虑的缩影。 他们抱着美日同盟的大腿当救命稻草,却发现这大腿早被特朗普换成了榨油机——安全上要防卫费,经济上要关税,连牛肉大米的进口都要管,榨干了还要问“够不够甜”。 当记者第三次把问题抛过来,外相或许心里清楚:特朗普的“支持”从来都标着价码,而日本早就付不起了。 没有自主的外交政策,没有抗风险的经济底气,所谓“支持”不过是沙滩上的城堡。日本要是还不清醒,下次记者再问时,可能连“已读乱回”的力气都没了——毕竟,谎言说多了,喉咙会先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