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大连日本军官在庆祝攻占南京的时候,突然一把利斧朝他劈了过来,眨眼间头颅被斩落在地,引起国人一片叫好。 那一刻,现场沸腾,日军惊慌失措。站在供桌前带头主持祭典的,是关东军中佐吉田道太郎。他刚向牌位鞠完躬,头颅已滚落在供桌下,斧刃上血迹未干。 动手的不是别人,正是大连本地的剃头匠查子香。 查子香出生于清末大连,父母是码头苦力,从小在日人脚下生活。1905年大连被日俄战争后划归日本租界,他亲眼见过同乡因无通行证被日本巡警用棍棒打断腿,也见过中国孩子因用中文读书被罚跪雪地。 那些屈辱场景早已在他心里结疤。剃头是他赖以谋生的本事,混口饭吃,却也让他耳闻各地消息。 1937年冬,南京失陷的消息传来,街头巷尾议论纷纷。 查子香听一个南京逃出来的伙计讲,城内尸横遍野,妇孺被凌辱。那天晚上,他没合眼,在小屋里坐了一整夜,想着自己还能做点什么。 隔日,他特意到铁匠铺订了一把斧头,用整整两天磨刃。他清楚,自己是个没背景的小人物,这一刀劈下去,就是生死一线。 可他心里想的不是逃,是“拉个日本鬼子垫背也值”。 日军在大连设关东厅,军事管理与祭典活动繁多。那次庆功仪式设在中山路旧营区,查子香混进人群,穿了日本通信兵制服,手里提着一封假情报信,顺利闯入。他并未莽撞,在帷幕后静静观察,等主官行礼之时,他冲出,斧起斧落,血溅五步。 这一击之后,他又劈倒两名日兵,才被当场制服。 被捕后的查子香关进旅顺监狱。根据战后留下的《日军关东狱审讯摘要》,他在狱中数次被灌盐水、烫刑,牙齿被拔光,仍未开口供词。他不曾喊过疼,也没求过饶,双手十指在一年中被夹断,仍拒绝写认罪书。 1939年冬,查子香病重,已不能行走。日本宪兵将其秘密处死,尸体就地掩埋。没有棺椁,没有碑文。他在这个世界上悄然消失。但街坊间流传他那把斧头在打铁铺留了个印痕,后来挂在屋梁上多年不敢取下。 多年以后,《大连抗战烈士志》中记录了他的名字,只写:“1937年斧杀日军官数人,殉难,民间传颂。” 他没读过多少书,没喊过什么口号,却把尊严刻在刀锋上。他杀的是日本军官,救的是中国人的骨气。 这就是查子香,一个普通中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