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召回,国家这么多兵不够用的吗? 五大战区,有战区是不能动的,预防边境,国防安全。只要作战就会有兵力消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些是需要人来补的,还有应对突发事件,毕竟人心难测,有战争,但也要稳定社会秩序等等之类的。 大家最近都在议论国家召回退役老兵这事,网上到处是消息,视频里军车成队开动,退役军人接到通知赶紧归队,搞得人心有点慌。 先别慌,要知道,中国现役军人的规模,在全世界都是数得着的。五大战区就像五尊镇国石兽,各守一方,半点儿不含糊,这些战区的核心兵力,是钉死在国防线上的钉子,动不了,要是为了一点事就把这些 “主力” 调走,国防线上就漏了窟窿,这账谁都算得明白。 那叫老兵回来干啥?他们是补 “缝隙” 的高手。现代战争早不是 “人海堆山头” 了,但再先进的体系,也得靠人扛起来。 去年东部战区在台海搞演训,后勤队里全是老兵的身影。有个以前开重型卡车的士官,暴雨把路冲成泥坑,他踩着油门就把弹药送上去了,新兵还在学怎么避坑,他早把路线刻在脑子里了。 还有搞野战炊事的老兵,带着模块化炊具,在零下的天气里,半小时就让前线官兵吃上了热乎的红烧肉。 这些活儿看着不起眼,却是能定输赢的关键。 真打起来,前线战士受伤了,得有老兵补上去;坦克坏了,得有老兵抓紧修;粮草弹药从仓库运到前线,得有老兵把这条路守得严严实实。老兵不用从头教,归队换身军装就能上,这种 “即插即用” 的本事,比啥都金贵。 往远了说,召老兵回来,是咱们的老传统了。抗美援朝的时候,好多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兵,揣着军功章就上了朝鲜战场。长津湖的雪地里,他们带着新兵躲美军的轰炸,教新兵怎么挖雪洞保暖,那些经验都是用命换回来的。 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时候,退伍老兵主动请缨,带着新兵钻热带丛林,哪片林子有陷阱,哪条河能藏人,他们门儿清,帮着少走了多少弯路。 再看看现在的周边,真不算太平。美国航母在南海转来转去,还拉着菲律宾搞军演;中印边境的山口,虽然平静了,但巡逻的兵从来没松过劲;“台独” 分子跟境外势力勾肩搭背,总想着搞点小动作。这些情况,都得有 “后手” 顶着。 召老兵归队,就是亮这张 “后手” 牌。告诉那些不怀好意的人:别以为中国只有现役的兵,我们还有一群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老兵。真要闹起来,咱们有的是人,有的是本事。 有人拿美国的预备役比,那真没法比。美国预备役好多是 “给钱才来”,待遇差一点就没人愿意归队。 咱们的老兵不一样,去年河南暴雨,没接到命令,退伍军人们就自发组了突击队,扛着冲锋舟去救人。疫情的时候,老兵志愿服务队守在小区门口,连一口热饭都不肯吃。这不是钱能买的,是刻在骨子里的 “保家卫国”。 那些质疑 “兵不够用” 的人,是没看懂这盘大棋。大国国防不是 “把兵堆在前线”,是 “现役撑骨架,老兵当肌肉”,不管遇到啥情况,都能绷得住、顶得上。 军列的汽笛响起来,不是要打仗的信号,是安全的信号。你看那些老兵,有的刚从工地上下来,手上的老茧还没消;有的刚把孩子送进学校,转身就上了军列,他们穿着旧军装,眼神还是那么亮。 这就是中国的底气:平时,他们是工地上的师傅、菜市场的摊主、学校门口的家长;关键时刻,一声令下,他们就变回保家卫国的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