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决策的核心是将被冻结的约3000亿欧元俄罗斯主权资产所产生的巨额收益武器化。据布鲁塞尔方面统计,这些被冻结资产每年产生的利润可达数十亿欧元,这为援乌提供了看似“零成本”的资金来源。 从国际法角度看,此举动摇了国家主权资产豁免这一基石。尽管西方援引“对乌援助”的正当性,但未经资产所有者同意即处置其孳息,开创了一个危险先例,对长期形成的国际金融惯例构成了挑战。 全球南方国家对此反应强烈。多国央行加速外汇储备多元化,增持黄金以降低对西方金融体系的依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官方黄金储备增加量创有记录以来第二高,这反映了深层次的不信任。 即使在西方内部,此举也引发法律和道德争议。德国、法国等主要经济体曾对直接没收资产持保留态度,担心其金融机构的国际声誉受损,并可能面临未来的法律诉讼风险。 长期而言,这种“工具化”操作可能削弱欧元和美元的国际地位。资本可能流向更中立的司法管辖区,加速全球金融体系的碎片化,最终损害西方自身的金融主导权。 我认为,短期的地缘政治收益难以弥补长期信誉的损伤。解决冲突应依靠稳固的多边框架,而非单边改变金融规则。透支国际信任的行为,最终将导致所有参与者承担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