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老人列车上被“围拍”引热议网友呼吁拒绝“镜头霸凌”律师:未经许可拍摄他人

山谷等云雾闲人 2025-11-27 04:45:26

彝族老人列车上被“围拍”引热议 网友呼吁拒绝“镜头霸凌” 律师:未经许可拍摄他人肖像或侵权 墨绿色的5633次公益慢火车里,本是彝汉同胞的烟火人间——竹篓里的山货、彝语播报的站点、列车员帮老乡抬背篓的温情,26年来这趟“生命线”载着大凉山的希望穿梭群山。可谁能想到,刺耳的快门声竟打破了这份宁静:一群摄影爱好者举着“长枪短炮”,将几位身着民族服饰的彝族老人围得水泄不通,镜头几乎怼到脸上,哪怕老人攥紧布包、低头躲闪,甚至用彝语嘀咕“怎么还在拍”,他们仍未停手,有的还开着闪光灯强行抓拍。 发帖网友阿木的视频里,老人们的局促让人心疼:听不懂汉语的阿婆茫然看向同乡,年纪最大的老人始终埋着头,肩膀微微颤抖,双手反复摩挲着布包上的刺绣,用沉默的抗拒回应镜头的围堵。更让人愤怒的是,当有人上前提醒“该问下老人意愿”,却被拍摄者反驳“记录民俗不算坏事”,而赶来的列车员仅随口调侃“拍得挺专业”,未作任何劝阻。 这趟最低票价仅2元的慢火车,是彝族群众的求学路、谋生路,车厢里允许带家禽、堆山货,早已是他们的“流动家园”。可在部分游客眼里,这里却成了无需付费的“摄影棚”,老人的服饰、茫然的神情,都成了博取流量的“异域素材”。网友的怒怼戳中要害:“这不是记录文化,是打着热爱旗号的冒犯!”“把别人的局促当淳朴,把不拒绝当默许,镜头里全是猎奇,没半点尊重。” 四川律师明确表态,《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享有肖像权,未经许可的拍摄已涉嫌侵权,若被拍摄者明确拒绝仍持续拍摄,侵权性质更严重。而事件的核心早已超越法律边界:公共空间从不是“冒犯通行证”,人文摄影的底色是尊重,不是猎奇式围猎。那些看似“无恶意”的快门声,实则是对他人尊严的践踏,更是文明的失守热点话题 彝族老者

0 阅读:4
山谷等云雾闲人

山谷等云雾闲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