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你讲个事儿,听完今天晚上估计得琢磨琢磨。 同一个小区,同一个月,两家人搬进了几乎一模一样的房子。 一扇门里的人,比另一扇门里的人,多掏了整整86万。 86万啊,朋友们。不是8万6。 一套,规规矩矩,找中介,谈价格,最后328万成交。单价三万五。 这剧本熟不熟悉?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这么买房的。累,但踏实。 另一套呢?法拍。 就两个人报名,一个人出了个价,然后,就没了。 242万,落袋。单价两万五。 我看到这消息的时候,后背有点发凉。 一平米差一万,总价差86万。 这差的钱,是什么?是装修差了?是楼层视野差了? 都不是。 这86万,说白了,就是“信息差”。 是你不知道,或者知道了但不敢碰的代价。 是人家只花了点时间去研究规则,而你,把这部分“研究成本”直接折算成真金白银,拱手送人了。 这个世界悄悄犒赏的,永远是那些愿意跳出“常规路径”去多看一眼、多想一步的人。 你以为你买的是钢筋水泥,其实你真正支付的,很多时候,是你自己认知的账单。
上海,一男子和妻子离婚,叫来保洁打扫房间,结果却整整收拾出两排鞋和两柜子的衣服,
【3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