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敞亮人!一货车在路上爆胎了,司机就找了个补胎的师傅,谁知,车胎补好后,二人竟为工钱吵了起来…… 11月25号,初冬的陕西公路上,冷风卷着尘土打在货车车厢上,发出沙沙的声响。 货车司机李师傅攥着方向盘的手突然一沉,左后胎传来“嘭”的一声闷响,车身瞬间向一侧倾斜。 他赶紧打双闪、拉手刹,将车稳稳停在应急车道,额头已经渗出细密的冷汗,车上的货要赶在次日送达,耽误不得。 于是李师傅掏出手机联系了附近的补胎师傅王师傅,不到二十分钟,一辆载着工具的三轮车就停在了路边。 王师傅裹着件洗得发白的工装,蹲下身摸了摸爆胎的位置,抬头说,胎侧鼓包了,得换内胎再加固,四十分钟弄好。 李师傅没闲着,主动搬来千斤顶帮忙顶起车身,又弯腰递工具、扶着轮胎对齐螺丝,双手很快沾满了油污。 四十分钟后,轮胎终于换好。王师傅擦了擦额角的汗,直起腰捶了捶酸痛的腰杆。 李师傅掏出手机问,王师傅,昨天电话里说的三百块,我现在转你。 但没想到王师傅摆了摆手,声音带着一丝沙哑,给二百就行,看你一直搭手帮忙,跑车挣的都是辛苦钱。 李师傅的手指顿在转账界面,愣了愣才开口,那可不行,说好三百就三百,不能变。 王师傅急了,伸手按住他的手机,你帮我搭了不少手,少收一百应该的。 两人一个要多转,一个要少收,声音越说越响,路过的司机停下车围观,还以为是为工钱起了争执。 最后李师傅趁王师傅松手擦汗的间隙,快速转了三百块,笑着说,您手艺好又利索,这钱该拿。 这场特殊的“争执”被围观者拍下发到网上,很快引来了热议,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补胎这行远没有看起来简单。 王师傅说,三伏天顶着烈日给九米六的大货车换胎,一个小时下来工装能拧出水;冬天冻得手指僵硬,还要精准操作充气阀,因为大货车轮胎气压极高,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爆炸。 据中国道路运输协会的数据,每年都有补胎从业者因操作时轮胎爆炸受伤。 而他们的收费里,不仅包含材料和人工,更藏着多年积累的技术经验和风险成本。 王师傅不是不知道自己的手艺和辛苦值三百块,只是看到李师傅主动帮忙的身影,就想起了自己跑运输的弟弟。 李师傅也不是不差这一百块,只是明白靠手艺吃饭的不易,不愿让对方的劳动被低估。 他们都是为生活奔波的普通人,双手都沾过汗水,所以更懂彼此的难处。 在这个常常谈论“信任危机”的时代,这样的瞬间总能戳中人心,我们听过太多讨价还价的争执,见过不少坐地起价的套路,却忘了最朴素的相处之道。 其实就是“我懂你的不容易”,王师傅和李师傅没有豪言壮语,他们的善良藏在“少收一百”的坚持里,藏在“该给多少就给多少”的执拗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