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南的上班族几乎每个人都有一台本田摩托车,售价大概10000元人民币。为什

顾议史实 2025-11-26 15:16:11

为什么越南的上班族几乎每个人都有一台本田摩托车,售价大概10000元人民币。为什么他们不选择买更加物美价廉的宗申、钱江等品牌呢?   早上七点,越南胡志明市的街头像炸开了锅,一眼望去,车流不是四轮,而是密密麻麻的两轮摩托。更精准点说,是清一色的“本田标志”在城市里狂飙。   奇怪的是,这些车一辆大概要10000元人民币,折合成越南人均工资,得攒上大半年。可别的品牌,比如中国的宗申、钱江,便宜一半,销量却连零头都赶不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别以为越南人天然崇洋,其实在上世纪末,中国摩托车在越南风头一时无两,那时候,一辆日本本田要2000美元,而中国摩托甚至不到800美元,这价格放在哪儿都能让人心动。   1999年,中国品牌在越南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80%,宗申、力帆、嘉陵这些名字,曾经在越南大街小巷呼啸而过。   问题出在哪儿?答案藏在“便宜”两个字背后。   为了拼价格,中国厂商你压我,我压你,最后变成了“谁敢更便宜”的比赛,有的厂家把车架钢板从2.5毫米减到1.8毫米,发动机零部件也换成了“非标材质”。   看上去是车,骑起来是拼命三郎,三四年骑不出五公里就要进修理厂,甚至直接报废。   越南消费者不是傻子,骑了几年就明白了:便宜的东西,最后最贵,于是“便宜=不耐用”成了中国摩托的代名词,市场份额从80%断崖式下跌到不足5%,中国摩托几乎被赶出了越南。   与中国摩托的“昙花一现”相比,本田在越南是一棵“常青树”,价格虽高,却靠着一条路走到黑:质量优先,服务跟上。   而且越南人流传一句话:“本田十年不坏。”虽然夸张,但不是空穴来风,比如本田Vision 125,百公里油耗只有1.8升,比同类国产车还省0.2升。   油价年年涨,这种细节就变成了实打实的省钱,有人算过账,十年省下的油钱,几乎能再买一辆新车。   本田在越南有超过2000家维修中心,基本覆盖全国90%的县区,坏了车,根本不用求人,打个电话,半小时就有维修车开到你面前,这不是服务,是安全感,是信赖。   而且修车不用担心被坑,全流程标准化,价格透明,还有原厂配件。这种体验,别说中国品牌做不到,很多欧美品牌也要自愧不如。   表面上看,中国摩托便宜,但越南人不傻,他们看的不是“买车那一刻”,而是“用车这十年”。   摩托车在越南不是玩具,是生活工具,是上班、送货、接孩子、拉货的万能车,一辆不靠谱的车,不只是坏在路上那么简单,它可能会让你误工误事,甚至失去收入来源。   中国摩托价格虽然低,但故障率高、油耗大、寿命短,修车的钱加起来,远比购车那点便宜贵得多。   而本田虽然贵一点,但质量可靠、油耗低、服务到位,一辆车能用十年不操心,综合下来,本田反而是更划算的选择。   更别说,本田摩托在越南已经成了身份象征,你骑着一辆本田,不只是出行方便,更像是告诉别人:“我生活稳定,我有计划,我靠得住。”这种品牌效应,是宗申、钱江用再低的价格也换不来的。   很多人以为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只看价格,那是低估了他们的精明,越南人选本田,不是因为崇洋媚外,而是因为他们在一次次使用体验中,得出了一个“长期主义”的选择。   换句话说,这不是“谁便宜我买谁”,而是“谁让我少操心我选谁”。在摩托车这件事上,越南人给出了一个务实答案。   你可以用价格打动人,但要用时间留下人,本田做到了,宗申、钱江当年没做到。   随着越南政府推出“逐步淘汰燃油摩托”政策,市场正在翻篇,油车的黄金时代即将落幕,电动车正在成为新风口。   这对中国品牌来说,是一次机会,也是一场救赎。   像雅迪、小牛这样的中国电动车品牌,已经在海外市场开始布局,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品牌是否学会了“质量优先”的教训?是否能在售后服务、用户体验上真正下功夫?   越南市场不会再给第二次机会,如果中国品牌还想着靠低价冲量、靠营销走量,那等待的可能又是一次“昙花一现”。   但如果这次,能真正把产品做好,把服务补齐,那么电动车时代,或许就是中国品牌真正“翻盘”的时刻。   这场看似简单的消费选择,其实是一次关于“信任”的投票,对于中国制造来说,这既是一次反思,也是一道新题。   答案写在越南的街头,也写在未来的电动车赛道上,谁能真正抓住越南人的心,靠的不是广告语,而是实打实的可靠感,信任,不是喊出来的,是一点一滴骑出来的。 信息来源:20年前,中国摩托车为何“折戟”东南亚——环球时报

0 阅读:142
顾议史实

顾议史实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