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说体育耽误学习了!这个小学校长搞运动会、组建42个社团,还设立了“体育课被占举报制度”,没想到学生成绩原来的中下游提升到了现在的中上游。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许多人习惯性地把学习成绩的提升和课堂时间的延长画上等号,甚至有人认为,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会“耽误学习”。可谁能想到,在云南芒市风平镇,有一所小学却因为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学生的成绩还提高了。 改变的契机来自一位新校长的到来。新校长李才能接手学校后,没有选择加重学业负担,也没把注意力仅仅放在考试分数上。 他的第一步,是让孩子们自信地站到舞台上,无论这个舞台是操场、教室还是校园的任何角落。正是这样不同寻常的理念,让这所学校悄然发生了变化。 李才能坚信,体育不是“副业”,而是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着手改造校园环境,打造出适合各项运动的操场和活动空间,鼓励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运动。 还在校内成立了多达四十余个社团,涵盖篮球、足球、民族舞蹈等多种运动和兴趣项目。学生们有了更多机会展示才艺,彼此间的交流和协作也变得更加频繁。 针对部分老师和家长仍将体育视为“可有可无”的观念,学校曾推出了“体育课被占举报制度”,明确规定任何学科都不能随意挤占体育时间。 久而久之,大家慢慢见证了体育给孩子们带来的变化。不再有家长抱怨孩子贪玩,老师们也开始主动为运动创造条件。 每逢下课,操场上总能见到孩子们奔跑、流汗、欢笑的身影,整个校园充满了活力和希望。 那些曾经因为成绩而自卑的孩子,在丰富的活动和比赛中逐渐建立起自信。运动会、社团活动、体育明星评选,成为他们展示自我、收获掌声的舞台。 每个孩子都能在某个项目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就感和归属感,这份自信也悄然延伸到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们的学业成绩并没有因为体育活动的增加而下滑,反而从原来的中下游逐步提升到了中上游。 老师们发现,运动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体魄,还让他们在学习中更加专注、意志更加坚定。 孩子们学会了在失败和压力面前调整心态,也懂得了团队协作和集体荣誉的重要性。这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成为学校持续进步的源动力。 李才能的做法并非孤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体教融合。蔡崇信公益基金会启动的“以体树人校长计划”,每年都会遴选在体育教育方面表现突出的校长进行支持。 这不仅让“以体树人”的理念在芒市风平镇生根发芽,也正在影响着全国更多的学校和家庭。 如今,国家层面已明确要求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两小时,体育课程的重要性被写进政策文件。 这种转变,得益于无数一线校长和老师的坚持,更是社会观念不断进步的体现。体育不再是学习的“对立面”,而是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助推器”。 这个故事让人们重新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好教育。成绩单上的分数固然重要,但自信、坚韧、合作、健康,这些看不见的“分数”,往往决定着一个孩子未来能走多远。 你们怎么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