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一哥哈萨克斯坦以多元平衡外交策略,应对大国在中亚地区的竞争 正如托卡耶夫在

有渔儿 2025-11-26 14:23:28

中亚一哥哈萨克斯坦以多元平衡外交策略,应对大国在中亚地区的竞争 正如托卡耶夫在天津时强调的,哈方坚持"不卷入反华反俄倡议"的原则。在可预见的未来,保持多元平衡仍将是哈萨克斯坦生存与发展的最优解,而非倒向任何单一力量。 一、对美合作:经济诉求主导 1. 《亚伯拉罕协议》签署的实质 2025年11月哈萨克斯坦加入该协议,表面看是配合美国地缘叙事,但实际动机在于: - 获取美国在关键矿产领域的投资(如11亿美元钨矿开发协议) - 探索绕开传统通道的"中间走廊"物流方案 该协议本身缺乏共同防务条款和经济互惠机制,更多是政治姿态。伊朗已就此批评哈萨克斯坦"破坏伊斯兰团结",显示其宗教文化代价。 2. 美国战略意图的局限性 美国试图通过协议实现三项目标: - 打破中俄在稀土供应链的主导地位 - 削弱俄罗斯对中亚的影响力 - 建立替代性运输走廊 但哈方明确表示不会参与针对特定国家的机制,且协议具体内容尚未公开,实际落地存在不确定性。 二、对俄关系:安全依赖深化,战略互信升级 1. 关键领域合作突破 2025年11月托卡耶夫访俄期间,两国达成实质性进展: - 签署《俄哈战略伙伴关系宣言》,将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伙伴联盟" - 确认俄罗斯承建哈首座核电站 - 能源运输保障和拜科努尔航天合作深化 2. 经济纽带持续强化 - 双边贸易额达287亿美元,占哈外贸总额1/5 - 本币结算比例超96%,形成去美元化样板 - 俄罗斯对哈累计投资270亿美元,2024年成为最大投资国 3. 地缘安全相互依存 哈俄7600公里共同边界、集安组织框架合作、欧亚经济联盟成员身份,构成不可替代的安全基础。俄罗斯战机为托卡耶夫专机护航等细节,凸显特殊关系纽带。 三、对华合作:战略互信稳固,基建纽带深化 1. 永久全面伙伴关系框架 - 2023年双边贸易额311.7亿美元,同比增长23.6% - 中国保持哈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原油买家地位 - 中哈物流通道承担该国40%以上过境运输 2. "一带一路"深度对接 中国在哈参与: - 跨境铁路网建设(如中欧班列关键节点) - 能源管道和物流枢纽项目 - 核电站前期咨询合作 3. 战略定力显现 尽管美国推动"印欧经济走廊"与"一带一路"竞争,但哈方主动提出将跨里海走廊与美国"繁荣通道"对接,体现务实兼容策略。 四、哈萨克斯坦的平衡逻辑 1. 地缘现实决定多元外交 作为内陆国家,哈萨克斯坦必须同时依赖: - 俄罗斯的能源通道和安全屏障 - 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市场 - 美国的技术资本和多元化出口 2. 国内政治平衡需求 社会群体分别面向俄罗斯、土耳其、西方和伊斯兰世界,外交倾斜可能引发内部失衡。 3. 风险管控核心原则 如哈专家阿利拜沃夫所言:"避免对任何一方形成关键性依赖",通过功能分区管理风险: - 对华侧重经济与基建 - 对美侧重科技与金融 - 对俄侧重安全与能源 五、平衡仍是主旋律 当前哈萨克斯坦的外交实践,本质是在三大国交汇点上精细化的风险管理: - 加入《亚伯拉罕协议》是争取西方投资的筹码,但随即通过升级俄哈联盟对冲风险 - 探索美国主导的物流通道,但确保与中国"一带一路"项目兼容 - 接受美国矿产开发协议,但维持对华原油出口主导地位 这种"等距外交"使哈萨克斯坦在2025年同时获得: - 美国170亿美元投资承诺 - 俄罗斯核电站建设保障 - 中国跨境基建深化合作

0 阅读:19

猜你喜欢

有渔儿

有渔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