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过去没多久,河南一位消费者就碰上了一件闹心事儿,他在小米官方旗舰店抢到了一

轩叔观察 2025-11-26 12:18:29

双十一过去没多久,河南一位消费者就碰上了一件闹心事儿,他在小米官方旗舰店抢到了一台标价11.11元的冰箱,钱都付完了,却等来了客服的通知,说是“系统配置错误”,这单没法发货,商家随后提出可以补偿30元红包,但消费者并不买账,觉得商家这么做,太不把承诺当回事了。[谢谢] 从法律角度看,一旦消费者下单并完成支付,买卖合同在法律上就已经成立,商家单方面以“标错价”为由拒绝发货,很可能构成违约,按照《民法典》里确实有“重大误解”可以撤销合同的规定,但这需要商家来承担举证责任,光嘴上说是系统出错可不够,必须拿出确凿证据证明这不是一种营销手段。 平台在这类纠纷中往往处境微妙,他们虽然表态会处罚商家,但实际操作中更倾向于促成消费者接受补偿,这种“和稀泥”的做法虽然能快速平息单次争议,但次数多了难免会消耗用户对平台的信任。 这种用超低价吸引眼球,事后又找借口不发货的操作,在电商圈里早已不是新鲜事,短期商家或许赚到了一波流量,但长远来看,每一次“砍单”都是在透支品牌的信誉,有市场营销专家就曾指出,聪明的企业会把这看似的事故,转化为一次树立诚信形象的机会,兑现订单固然有损失,但带来的口碑传播价值和公众好感度,有时远超商品本身的价值。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如何辨别哪些是真实的优惠,哪些可能是“坑”,成了一道难题,通常来说对于偏离正常价格过远的秒杀,尤其是知名大件商品,大家就要多留一个心眼,可以提前查看商家信誉和历史评价,留意活动规则中是否隐藏着苛刻的限制条款。 万一真的遇到了类似纠纷,沟通无果后,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就是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或通过平台官方纠纷处理渠道申诉,清楚提供订单截图,支付凭证和与客服的聊天记录,通常能更快推动问题解决。 大部分人都站消费者这边,觉得商家这波操作太掉价,说白了这就是玩不起,用超低价把大家吸引过来,等人抢到了又找借口不发货,这不是虚假宣传是什么,信誉就值30块,这种观点代表了多数人的不满,认为商家缺乏诚信。 明眼人都知道是标错价了,但大品牌格局不能小,老老实实认栽发货,趁机做一波正向营销,这广告效果比赔钱好多了,现在好了,名声臭了因小失大。 今天他家标错价不发货,明天别家也这么干,以后谁还敢相信平台的秒杀活动,最终吃亏的还是我们消费者,这种对电商信任环境的担忧,是引发广泛共鸣的关键。 如果您是商家,面对这样一个因系统错误产生的巨额亏损订单,您会选择咬牙兑现,维护信誉;还是宁愿赔偿道歉,承担损失?说说您的选择和理由。 信源:中国法院网

0 阅读:0
轩叔观察

轩叔观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