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普京大脑”的杜金警告中国,有一说一,话很难听,大但却是大实话:中国若决定

意智看世界 2025-11-26 12:14:38

被称为“普京大脑”的杜金警告中国,有一说一,话很难听,大但却是大实话:中国若决定武统,切勿重蹈普京在乌克兰冲突中的“两大错误”。   杜金说的第一个大坑就是错失最佳时机,这事儿俄罗斯确实办得够糊涂,2014年乌克兰颜色革命闹得鸡飞狗跳,军队乱得跟没头苍蝇似的,连像样的抵抗都组织不起来。   那会儿要是俄军顺势推进,说不定几天就能稳住局面,结果普京听了西方的忽悠签了《明斯克协议》,硬生生给了乌克兰8年喘息时间。   这8年里乌克兰可不是闲着,一边整军备战一边抱西方大腿,把军队从混乱不堪练得能打能扛,还接收了西方源源不断的武器援助。   等2022年俄军再动手,面对的已经是武装到牙齿的对手,这波操作简直是给对手送经验包,跟考试前把复习资料递给出题人没区别。   而杜金这话明着是说俄罗斯傻,暗着就是提醒中国,台海问题上可没那么多8年给对手准备,该出手时就得果断。   要是磨磨蹭蹭给外部势力插手机会,最后只会付出更大代价,毕竟台湾旁边的美国可比当年的西方积极多了,早就等着找机会搅局。   第二个大坑更致命,就是俄罗斯打心底里低估了战争的分量,把闪电战打成了三年消耗战,纯属自找罪受。   开战前俄罗斯高层飘得没边,拍着胸脯说48小时拿下基辅,一周结束战斗,连基辅新政权的国旗和官员名单都提前准备好了。   车臣领导人卡德罗夫更是吹牛皮说要亲自擒拿泽连斯基,结果三年过去,不仅没拿下基辅,车臣首府格罗兹尼还遭了乌军无人机袭击,脸被打得啪啪响。   这种轻敌的代价有多惨?马里乌波尔一座孤城,俄军以为几天就能啃下来,结果亚速钢铁厂的乌军在地下堡垒里守了82天,硬生生让俄军付出5000人伤亡的代价,巴赫穆特更是打成绞肉机,瓦格纳雇佣兵死了好几万,最后只换来一片废墟。   更可笑的是情报部门还净给瞎消息,说乌军兵力不足、装备老旧,结果开战头一个月,俄军坦克纵队冲向基辅郊外,被乌军的“标枪”导弹揍得鼻青脸肿。   装甲车辆每天损失10%,40公里长的补给车队堵在半路,坦克没油、士兵没粮,只能丢弃装备跑路。   有些士兵甚至要去乌克兰村庄抢面包,整建制投降换食物,这哪是世界第二军事强国的作风,简直是闹笑话。   俄罗斯还错判了西方的反应,以为欧洲离不开自己的天然气和石油,美国不会真下重手,结果人家直接抱团援助乌克兰,截至2025年9月,西方对乌总援助额超3800亿欧元,41个国家排队送钱送炮。   从最初的“标枪”“毒刺”导弹,到后来的“海马斯”火箭炮、“爱国者”防空系统,再到F-16战机,武器一波比一波猛。   这些武器精准打击了俄军的弱点,“标枪”专揍坦克,“海马斯”专炸补给线,“爱国者”让俄军导弹很难奏效,而俄罗斯寄予厚望的能源牌也彻底失效。   2025年8月石油出口收入跌到五年最低,北溪管道被炸后,更是失去了欧洲这个重要市场,经济被制裁得喘不过气。   反观乌军,越打越有底气,还靠“星链”构建去中心化通信网络,500美元的FPV无人机就能炸掉俄军价值3亿美元的战略轰炸机。   而俄军呢,开战初期连无人机都没多少,面对袭击只能在坦克上加装简陋的金属格栅,跟闹着玩似的,拿着21世纪的装备,打着二战的仗,战术僵化到让人着急。   截至2024年10月,俄军已有22万名士兵阵亡,总伤亡人数超过65万人,损失超3000辆坦克和6000辆装甲车。   赫尔松前线因为补给线被切断,被迫从第聂伯河右岸撤军,把占领的第一座乌克兰主要城市拱手让人,好好的“特别军事行动”硬是打成了磨人的消耗战。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意智看世界

意智看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