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地方政府向中国传递信号,想要实现一箭双雕,将“基础设施换资源”提上日程! 俄罗斯图瓦共和国政府传出消息称,他们有意通过向中国投资者提供参与该地区稀土和稀有金属开发的权力,换取中国企业帮忙修建一条横贯图瓦共和国的铁路,这条铁路将会连通蒙俄边境口岸。 图瓦的家底其实相当厚实,有色金属、石棉、黄金藏了一肚子,更关键的是境内两座已勘探的稀土矿床,刚好挨着俄罗斯正在建的“安加拉-叶尼塞河产业集群”,完全踩中了普京提出的2030年前建稀土全产业链的规划。 可就是这么块好料,在俄罗斯89个联邦主体里,经济水平和人均GDP常年垫底,2018年人均GDP才16万多卢布,连俄罗斯平均水平的零头都不够。 根子就出在交通上,直到2024年,图瓦境内连一条贯通的铁路都没有,主要靠公路和几架小型飞机撑着交通门面。从克孜勒往外面运矿,得绕远路走公路到阿巴干,再转铁路,成本高得吓人。 这种“捧着金饭碗要饭”的窘境,图瓦自己也急,早在21世纪初就喊着要修铁路,可项目搁了快二十年,钱始终没着落,2021年干脆被晾到了2026年。 没钱的难题摆了十几年,直到最近图瓦才把主意打到了中国身上,当地跨区域合作代表顿斯基赫直接对《生意人报》放话,想拉中国投资者修铁路,交换条件是开放稀土和稀有金属的开发权。 这话里的无奈藏都藏不住,出生于图瓦的俄国防部长绍伊古喊了好几年要帮家乡搞建设,结果莫斯科只给政策不给钱,摆明了让图瓦自己想办法。 图瓦敢这么提,也是摸准了俄罗斯的大形势,俄乌冲突后,美西方一轮轮制裁下来,俄罗斯硬生生把贸易重心往东方转。2024年俄罗斯GDP反倒涨了4%,靠的就是跟非西方国家加深合作,中俄贸易本币结算率都飙到95%了。 这种背景下,把图瓦的资源盘活,既能响应联邦的稀土战略,又能靠中国的基建能力补上交通短板,简直是一举两得。 更妙的是这条铁路的位置。规划里它要横贯图瓦,一头连蒙俄边境口岸,将来还能延伸进中国西北,正好串起俄罗斯、蒙古西部和中国西北的运输线。 对图瓦来说,铁路一通,不光矿能运出去,连当地的旅游业都能捎带火一把,那些萨满仪式、呼麦艺术的文化资源,终于能更方便地对接游客了。 不过图瓦也没把算盘打得太响,提条件时加了不少限制,比如稀土不能卖原矿,得出口深加工产品;中国投资者必须跟俄方搞合资,还得把选矿、深加工的技术带过来。这心思很明显,不光想要铁路,还想借着合作补全自己的产业链,毕竟普京早就惦记着摆脱对国外稀土加工技术的依赖。 中方这边的态度倒是有迹可循,驻伊尔库茨克代总领事孙传江11月初刚见过图瓦代理副主席西纳,明确说支持双方在采矿、跨境道路建设这些领域深化合作,还去中企矿区查了安全生产,这明显是在为后续合作铺路。 但真要谈成,顾虑也不少,现在蒙古、东南亚的稀土矿都在抢中国投资,图瓦的吸引力得看价格和开发难度。更关键的是稀土加工技术属于敏感领域,不是图瓦地方政府能拍板的,最后肯定得上升到国家层面谈判。 其实双方早有合作基础,图瓦2018年对外贸易额1.3亿美元,出口的矿产品里就有不少流向中国,进口的机械设备也大多来自中国。这种互补性摆在这儿,让“稀土换铁路”不是空谈。 而且中国搞基建的本事有目共睹,从东南亚的铁路到中亚的油气管道,都是现成的成功案例,接手图瓦项目技术上完全没问题。 俄罗斯联邦对这事儿也乐见其成,毕竟自己没钱搞基建,让地方跟中国联手,既能落实稀土产业链规划,又能把西伯利亚的资源通道打通,还不用联邦财政掏腰包。之前俄罗斯跟印度的能源贸易能从百亿涨到四百多亿,靠的就是这种“放手地方搞合作”的思路,现在把这套用到中国身上,显然是轻车熟路。 图瓦这步棋能不能走通,还得看后续谈判的细节,但至少能看明白,这种“资源换基建”的模式,本质是双方需求的精准对接。图瓦要的是打破交通死局的救命钱,俄罗斯联邦要的是稀土产业链的破局,中国要的是资源保障和运输通道。三方诉求拧到一起,让这个搁置二十年的项目突然有了盘活的希望。 说到底,国际合作从来都是看利益匹配度,图瓦的稀土刚好对上中国的资源需求,中国的基建能力刚好补上图瓦的短板,再加上俄罗斯转向东方的大背景,这桩买卖就算有波折,成功的概率也着实不低。毕竟对图瓦来说,再等下去,手里的稀土宝贝恐怕还是只能埋在地下睡大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