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学生上学发现教室后面黑板上,不知道被谁一笔一画写了行字:“学长学姐们,

尘字心之所向 2025-11-26 10:03:14

安徽淮南,学生上学发现教室后面黑板上,不知道被谁一笔一画写了行字:“学长学姐们,能不能把喝完的瓶子留给我?我想帮妈妈挣医药费,帮爸爸还农田欠款。” 字写得歪歪扭扭,但大家看到之后,却让整个学校都动起来了。 后来才知道,这孩子是高二的,妈妈生病常年吃药,爸爸种地欠了债,现在还有十多万没还,家里就靠几亩薄田撑着。 他平时省吃俭用,见学校垃圾桶里瓶子多,就动了攒瓶子卖钱的心思。 留言一出,学长学姐们不光把瓶子留给他,还发动全班收集,连老师都悄悄把办公室的废瓶塞给他。 有网友看完直戳心窝:“这哪是攒瓶子,分明是孩子用稚嫩肩膀扛家的样子。” 也有校友感慨:“母校的暖,就是一群人帮一个孩子把难处扛过去。” 学校回应说,确实有这名学生,家庭负担重,现在已经每班设了废瓶专用容器,连保洁阿姨都主动把可回收物分拣出来给他。 说真的,这孩子的懂事太让人心疼了!他不喊苦不叫累,只想着用最笨的法子帮家里减负。就像小蚂蚁搬家,一粒米一粒米攒,慢慢垒出希望的巢。少年的担当,从来不是惊天动地,而是把“我帮你”刻进日常。 学校里的互助也让人动容!学长学姐留瓶子、同学主动收集、老师暗中支持,连陌生人看了都捐瓶子。这哪是攒废品?分明是用无数双手,给一个家庭搭了座临时浮桥,让他们能蹚过债务的河。 说到废品回收,其实也有小科普。一个塑料瓶回收后能做成新瓶子或化纤布料,攒够一定量,确实能换点钱。学校设容器不是作秀,是把“互助”变成可触摸的行动,让善意看得见摸得着。 更难得的是学校的“不张扬”。没大肆宣传,只悄悄给孩子兜底,怕伤他自尊。这就像给伤口贴创可贴,轻轻盖住疼,却留出愈合的空间。教育的温度,就藏在“悄悄帮你”的分寸里。 要是这样的温暖多点、再多点该有多好!毕竟,每个被温柔接住的孩子,未来才会更有力气把这份暖传下去!

1 阅读:51
尘字心之所向

尘字心之所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