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算是开了眼了。丹麦给乌克兰送了8个多亿欧元的武器,结果一查账单,买单的是俄

小依自强不息 2025-11-26 05:21:27

我今天算是开了眼了。丹麦给乌克兰送了8个多亿欧元的武器,结果一查账单,买单的是俄罗斯自己。就这么明晃晃地,用你的钱,买炮弹,轰你的家。怎么做到的? 克里姆林宫的保险柜里,正锁着一份特殊的“账单”——价值270亿美元的壳牌萨哈林项目股份与BP石油资产被依法扣押,这是普京政府对西方“资金魔法”的精准回击。 而这一切的起点,藏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欧洲清算银行金库中——2350亿欧元俄罗斯央行资产被冻结,占西方冻结总量的八成,成了盟友们眼中会生金蛋的“鹅”。 丹麦率先伸手:8.3亿欧元对乌军事援助,资金直接从这笔冻结资产的利息池划拨,甚至订单都下给了乌克兰本土兵工厂——省去跨国运输成本,还顺带激活了基辅闲置的军工生产线。 可这笔“借鸡生蛋”的买卖,真能两头讨好? 美国与G7盟友很快将“游戏”升级:拿俄罗斯资产未来数十年的“预期利息收益”作担保,向国际市场预支500亿美元贷款,全数注入乌克兰财政部账户。 这已不是提前薅羊毛,而是把羊未来三代的羊绒都抵押了出去。 但算盘打得越响,现实的裂痕就越深。比利时政府吓得要求全欧盟共同承担法律风险,毕竟欧洲清算银行已在俄罗斯法庭被判赔偿数百亿卢布,各类资产诉讼接踵而至;德国企业攥紧了在俄投资的合同,生怕“对等原则”落到自己头上;匈牙利更是直接把反对票投到了欧盟会议桌上。 莫斯科的回应远比口头抗议锋利。“资产对等扣押”启动后,不仅能源巨头的股份被收归国有,连带着西方在俄的基建项目也被纳入审查清单,270亿美元的“战利品”成了谈判桌上的硬通货。 更让西方始料未及的是,金融武器的滥用正在引发“信任雪崩”。印度央行悄悄调整了外汇储备结构,欧元占比从24%砍至18%;巴西与贸易伙伴加速本币结算,美元中介角色被边缘化。 连标榜中立的瑞士,因跟进对俄制裁,一年内超1200亿瑞郎客户存款出逃,间接成了瑞士信贷危机的推手之一。 当西方用对手的钱武装对手的敌人时,他们或许没算过另一笔账——全球金融体系赖以生存的“信用地基”,正随着每一笔“冻结-挪用”操作,裂开无法弥合的缝隙

0 阅读:0
小依自强不息

小依自强不息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