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xperia:中国制衡荷兰】[荷兰试图将中国控股的芯片制造商Nexperi

理性闲谈天下事 2025-11-26 01:53:05

【Nexperia:中国制衡荷兰】[荷兰试图将中国控股的芯片制造商Nexperia置于国家监管之下。中国予以反制,荷兰被迫让步。](欧洲政策分析中心)中国再下一城。荷兰政府将总部位于荷兰但由中国闻泰科技控股的Nexperia置于紧急国家监管之下。据报道,华盛顿曾敦促海牙采取行动,担心中国控股一家欧洲半导体公司会带来战略风险。 北京方面采取了报复措施。中国禁止出口由Nexperia公司生产的芯片,这些芯片均产自中国本土工厂,此举震动了欧洲的汽车和电子产品供应链。短短几天内,欧洲强大的汽车产业就感受到了冲击。 随后出现了一个非同寻常的举动:Nexperia的中国子公司致信员工,要求他们无视荷兰总部的指令,照常运营——这公然宣示了中国对这家受欧洲监管的母公司的控制权。到11月中旬,荷兰政府突然停止了干预。业务基本恢复正常。 Nexperia之争凸显了几个重要的教训。虽然这场纠纷被定义为半导体安全之争,但其本质是所有权之争——谁掌控着支撑现代经济的公司、工厂和供应链?谁拥有晶圆厂?谁控制电路板?谁控制着元器件、矿物和材料的流动?谁能切断它们的供应? 中国可以做到。Nexperia事件就说明了原因。 就在一个月前,北京也使用了同样的策略。在华盛顿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后,中国切断了欧洲部分稀土供应链。欧洲并未加征关税,却仍然受到了惩罚。这传递出的信息非常明确:在一个生产环节相互关联的世界里,中国可以打击任何一方的痛点。美国也并非无懈可击。当华盛顿在全球范围内加征关税时,中国采取了强硬措施,暂停了 对 全球汽车、半导体和航空航天产业至关重要的关键矿产和磁体的出口。这一策略奏效了。中国同意暂停关键矿产出口管制一年。作为交换,美国降低了关税,并允许中国购买尖端半导体产品。   这种结构性优势远不止于芯片领域。中国主导着电池前驱体的生产,并在全球活性药物成分的生产中占据巨大份额。它控制着太阳能、电动汽车和电子产品供应链的关键节点。美国或许在创新方面领先,但中国在产能方面遥遥领先,而且在设计和创新方面也在迅速追赶。 Nexperia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全球工业体系如今已与中国强大的制造业密不可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和欧洲大力推动并推行了长达四十年的全球化进程,这造就了一个效率凌驾于韧性之上的世界。生产分散,所有权跨越国界,供应链贯穿各大洲。这一体系带来了增长、低成本和全球规模,但也带来了诸多脆弱性,如今若想消除这些脆弱性,必将付出惨痛的经济代价。 这就是跨大西洋联盟目前面临的核心困境。政策制定者们口口声声说着“降低风险”,却又经常对更难实现的“脱钩”念头流露出来。Nexperia 的案例表明,除了小众市场之外,脱钩根本就是个幻想。中国对欧洲的报复,以及其完全绕过荷兰监管机构的做法,暴露了试图将中国逐出关键供应链的代价。这些代价并非抽象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物质短缺和产业动荡。 尽管越南、印度和菲律宾等其他亚洲国家已经建立了相当规模的后端制造业,但全球供应链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彻底改变。这个体系过于复杂,相互依存根深蒂固,合同也过于僵化。要复制中国的规模,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和多年的协调投资——这些成本需要政府各部门通力合作以及重要的公私合作才能切实承担。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Nexperia于 2021 年收购了英国的 Newport Wafer Fab 公司。伦敦方面以国家安全为由,迫使Nexperia 出售其股份。但华盛顿或伦敦单方面强迫中国公司撤资的时代正在终结。北京方面变得更加强势,并决心维护其全球工业霸主的地位。 荷兰政府暂停干预的决定被包装成外交善意之举,实则是一种战略现实主义。欧洲无法仅凭法令保障其供应链安全。中国根深蒂固,不可或缺,且拥有强大的反制能力。 但这并不意味着欧洲或美国应该放弃保护关键技术的努力。但这确实意味着,至少在中短期内,防御手段必须与协调一致的、可控的对华接触战略相匹配。否则,就会陷入对抗与报复的恶性循环,而如果没有持续的合作,美国和欧洲都难以赢得这场循环,这只会进一步暴露美国和欧洲在面对中国时的脆弱性。 在大国博弈的背景下,供应链已成为国家治理的工具。美国或许是全球化体系的先驱,缔造了经济相互依存的局面,但如今中国却掌握着其所赋予的大部分权力。而夹在两大超级大国之间、又与它们紧密相连的欧洲,必须学会如何在这样一个世界中生存:在这个世界里,任何自主都无法在不考虑依赖性的前提下实现。 ——作者艾莉·罗斯托姆是欧洲政策分析中心(CEPA)的高级常驻研究员。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理性闲谈天下事

理性闲谈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