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迪拜航展上创下的订单规模新纪录,同时也是中国在海外顶级航展中订单量首次位居第一!!! 这回我国企业一举拿下1600架订单,直接刷新了我国在国际航展上的历史纪录。说实话,这场面真挺让人提气。 别以为这1600架全是小打小闹的机型,这里面藏着不少“硬角色”。最出圈的当属首次在中东亮相的C919,70度大仰角起飞接着来个连续横滚,落地时稳稳当当,当场就把阿联酋航空的代表看直了眼,直接放话有50架的意向订单,打算用在中东到南亚的航线。要知道以前这地界儿可是波音和空客的自留地,现在咱们的大飞机能挤进来,靠的可不是运气。 C919的账谁都会算:单价6.5亿元人民币,比同级别波音飞机便宜12%,座公里油耗还低5%,中东航司搞低成本运营就吃这一套。而且,它专门针对海湾地区的高温环境做了优化,虚拟舱展示时,COMAC的人一讲“耐造又省钱”,航司代表们的笔就没停过。 而且2023年文莱GallopAir订的15架C919和15架ARJ21,在2025年10月拿到了文莱民航局的认证,这可是C919首个海外适航突破,等于给其他国家吃了颗定心丸,后续订单自然跟着来。 除了民航机,咱们的无人机更是把“性价比”玩到了极致。航天彩虹的CH-7隐身无人机,单价才是美制同类机型的三分之一,中东土豪直接大手一挥下了大额订单;中无人机的翼龙-3更夸张,反舰能力拉满,订单都排到2027年了,全球军贸份额早就超过20%。 以前美国无人机在国际市场上横着走,现在咱们的“彩虹”“翼龙”一亮相,不少客户当场就把对比参数表扔了——同样的功能,花更少的钱,傻子才不选。 这波订单爆发,说白了是“实力赶上了好时候”。这些年咱们咬着牙搞自主研发,从发动机到航电系统,一点点把短板补上,再也不用看西方脸色要技术。反观波音,这些年交付难题不断,在中国市场的交付量才刚恢复一部分;空客虽然也拿了订单,但价格高得离谱,迪拜航空买150架A321neo花了240亿美元,换成咱们的机型能省出一大笔油钱。西方巨头们要么掉链子,要么端着架子,这不就给咱们留机会了嘛。 可能有人觉得“不就是卖飞机嘛”,但这1600架订单的意义远不止于此。以前咱们是航展上的“看客”,现在轮到别人来抄咱们的“产品手册”;以前西方说咱们的飞机“没适航证就飞不出去”,2025年C919用性能说话,照样让客户抢着订。文莱航空公司用中国南方航空的飞机起步,转头就下单C919,这就是最实在的认可。 这波订单里民用、军工机型雨露均沾,说明中国航空不是“偏科生”。民航机靠经济性打动航司,无人机靠实战性能征服军方,这种全面开花的架势,连负责阿联酋国防采购的塔瓦尊委员会都来凑热闹,签了不少相关配套合同。要知道迪拜航展可是中东的“防务风向标”,能在这里站稳脚跟,比拿多少订单都有说服力。 这1600架订单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十几年啃硬骨头啃出来的。从C919立项时的技术封锁,到无人机研发时的反复试验,咱们没走“拿来主义”的捷径,全靠自己一步步磨。现在好了,磨出了技术,磨出了口碑,也磨出了国际市场的话语权。以前西方总说“中国造只能做低端”,现在咱们的大飞机、无人机在迪拜航展上抢风头,这脸打得够响。 展会闭幕后,不少外媒酸溜溜地说“中国靠低价抢市场”,这话其实说对了一半——咱们是有价格优势,但核心是“低价不低质”。等2028年C919批量投产,等翼龙、彩虹的新机型陆续交付,到时候国际航空市场的格局,怕是要彻底变一变了。 这波迪拜航展的高光,只是中国航空“走出去”的一个开始,后面的好戏还多着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