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眼了吧,赴日旅游这就是不听劝的后果,去的潇洒,想回来可不容易了。航班取消买不到

芝士讲解员 2025-11-25 15:04:02

傻眼了吧,赴日旅游这就是不听劝的后果,去的潇洒,想回来可不容易了。航班取消买不到票的比比皆是。 事情得从头说起,本来中日关系就有点剑拔弩张,特别是台湾那边的风波闹得沸沸扬扬,中国这边直接甩出旅行警告,说日本那边安全形势不妙,劝大家别瞎跑。 不少人当耳旁风啊,行李一卷就出发了,以为没事,结果一到那边,航班说停就停,航空公司直接砍掉好多班次。 数据显示,从11月初开始,中国游客赴日机票取消量直线上升,短短几天就刷刷刷没了49.1万张,这占了总预订的三成多。 有些航线干脆全线停摆,12条中日直飞路线直接清零,从上海到东京、北京到大阪,全都歇菜。 那些早早订票的游客,本来计划玩个痛快,现在机场里挤成一团,行李堆得像小山,手机刷票刷到没电,票价蹭蹭往上窜,两三倍的溢价成了常态。 机场周边酒店也跟着起哄,平时几百块的房间瞬间变天价,便利店的面条水都卖得离谱,游客们只能咬牙多掏腰包,或者干脆窝在角落里干瞪眼。 回想起来,这波麻烦不是天灾,是人祸。中日之间老早就有过类似纠葛,比如2012年钓鱼岛那事,中国游客也集体拉黑日本,航班旅游全线崩盘,日本经济直接少了好几亿刀的收入。 现在2025年又来这一出,背景是外交口水仗升级,日本那边言论越来越强硬,中国政府一看不对劲,就赶紧提醒民众小心。 结果那些不信邪的游客去的时候风风火火,樱花季正好,网红店排队扫货,照片发朋友圈炫耀得飞起,可谁想返程成难题。 航空公司一看需求暴跌,干脆减班甚至停飞,中国几大航司像中国国际航空、东方航空,全都跟着调整,免费退改签成了救命稻草,但对已经飞过去的游客来说,晚了。 滞留人数可不少,据估算,光是11月下旬就有上万人卡在东京成田、关西机场这些地方,行李箱拖着走,语言不通还得找翻译App,饮食不适应只能啃面包。 有的家庭带小孩,本来想给孩子长见识,结果孩子哭闹大人急,电话打回家诉苦,悔得肠子都青了。 商家那边眼见机会来了,机场附近的店家价格直接翻番,一瓶水卖出平时三倍,酒店床位成了香饽饽,游客们一边骂一边付钱,没办法啊,总不能露宿街头。 想转道韩国或者东南亚中转吧,手续一大堆,签证机票又得重新搞,时间金钱双重烧。 数据显示,日本旅游业今年前九个月靠中国游客撑起大半壁江山,749万中国客人光顾,贡献了上千亿日元的消费。 现在一取消,酒店空荡荡,商场冷清清,日本那边旅游股直线跳水,预计损失12亿美元起步。 要是紧张局势不缓和,专家说可能砍掉一半中国游客流量,日本经济得少13万亿日元,相当于旅游业直接腰斩。 那些滞留的游客里,有上班族请假延长不成只能远程办公,有学生错过开学只能上网课,还有老人身体扛不住得看医生,语言障碍加文化差异,日子过得真叫一个煎熬。 想想国内的旅游市场,现在多火爆啊,云南的洱海边上骑行,川西的雪山下露营,江南的古镇里喝茶,门票实惠服务周到,花一半钱就能玩得舒坦。 偏偏有些人觉得国外月亮圆,非得跟风去日本,忽略了地缘风险。 历史教训摆在那,2020年疫情时,好多游客卡在国外,回国隔离花销大把,现在又重蹈覆辙。 保险这事也得提一提,好多人出门不买旅行险,结果航班取消赔付成问题,航空公司虽说退票,但额外开销谁管? 专家建议,出门前多看看外交部App,风险高的地方绕着走,那些滞留的游客,现在机场里长队排着,售票窗前吵吵嚷嚷。 有人直接改签欧洲线多花几千块,有人干脆租车自驾转道其他机场,折腾得精疲力尽。 社交媒体上,游客吐槽帖满天飞,视频里机场乱成粥,有人叹气说早知道听劝了。 航空业也跟着遭殃,中国航司损失票款,日本航司空飞航班,供应链全乱套。 长远看,这事还得从外交缓和入手,不然游客信心回不来,日本的樱花再美也没人敢去赏。 出门在外,安全第一,选对地方才能玩得开心,下次多看看国内风景,山河壮丽又省事,大家都安心。

0 阅读:0
芝士讲解员

芝士讲解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