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何很难被攻占,二战美国不用原子弹,也很头疼?回看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问题

如梦菲记 2025-11-25 14:13:46

日本为何很难被攻占,二战美国不用原子弹,也很头疼?回看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日本这个国家很少受到其他国家的攻占,这是为何?二战时,要是美国不用原子弹,有没有别的方法让日本遭受重创呢?关于日本为何在历史上,鲜少有被攻占的经历,这个原因还要从他们的地理位置与邻国来说起。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回看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日本这个国家很少受到其他国家的攻占,这是为何?二战时,要是美国不用原子弹, 有没有别的方法让日本遭受重创呢?   关于日本为何在历史上,鲜少有被攻占的经历,这个原因还要从他们的地理位置与邻国来说起。   大海,是日本最大的护身符,古代那些木头船,别说打仗,能活着漂到日本就算祖上积德了,风浪一来,几千艘战船说沉就沉,士兵还没见到敌人就喂了鱼。   元朝那两次东征,十几万大军出发,回来的时候零零散散,不是战败,是老天爷不给面子,粮草运输更是要命,船队在海上颠簸十几天,粮食发霉,淡水短缺,士兵上岸前就已经丧失了战斗力。   这种跨海作战的代价,任何朝代都要掂量掂量,值不值得为了一个资源贫瘠的岛国搭上这么多人命。   更让人丧气的是,就算侥幸登陆了,日本那地形也够喝一壶的,七成以上都是山,坦克上不去,大炮推不动,几万人的部队挤在狭窄的海岸线上,成了活靶子。   山里到处是暗堡和坑道,敌人躲在里面,你的飞机炸不着,重武器够不到,只能派步兵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去啃。   硫磺岛那一仗,美军伤亡比日军还多,拿下的只是一块布满弹坑的焦土,这种地形,天生就是为防守准备的,进攻方每前进一步都要用命去填。   资源匮乏,反而成了日本的保护伞,古代打仗图什么?土地、矿产、人口,能抢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才值得出兵,日本有什么?没有广袤的平原,没有丰富的铁矿和煤矿,连种粮食都费劲。   占领这么个地方,维持成本比收益高得多,聪明的统治者都会算这笔账,与其费力去啃这块硬骨头,不如转头去打那些物产丰饶的地方,收益更快,风险更低。   所以日本在很长时间里,就这么安安稳稳地窝在角落里,没人愿意为它大动干戈。   邻国的状态,也给了日本喘息的机会,中国那些王朝,心思都在陆地上,北方的游牧民族,西域的战事,内部的叛乱,哪样都比跨海远征重要。   朝鲜半岛上的政权,自己都自顾不暇,根本没精力组织像样的攻势,到了近代,中国国力衰弱,被列强欺负得焦头烂额,更没能力去考虑日本的事。   俄国的重心在欧洲,远东的海军力量薄弱,想跨海作战也没那个底子,日本就这么在夹缝里悄悄发展,等到实力积累够了,反而开始对外扩张。   二战时的日本,把这种地形优势和民族狂热发挥到了极致,全民皆兵不是说说而已,老百姓拿着竹竿和菜刀都要上战场,被洗脑后的疯狂让人胆寒。   冲绳那一仗,美军打了快三个月,伤亡接近八万,相当于诺曼底登陆的两倍,每一个山洞,每一条街道,都要用命去换。   日军的自杀式冲锋,神风特攻队的撞击,这种不计代价的打法,彻底打破了美军的作战逻辑,美国当时算了笔账,如果逐岛进攻本土,至少还要牺牲上百万士兵,战争可能拖到1946年以后。   不用原子弹,美国其实还有几个选择,但每个都不省心,登陆作战,伤亡太大,国内舆论扛不住,海上封锁,时间太长,军费和士气都耗不起,持续轰炸,日本把工厂分散后效果有限。   甚至考虑过用化学武器,但这玩意儿太缺德,用了以后在国际上没法立足,让苏联帮忙,又怕日本被分成两半,以后麻烦更大。   每个方案都有致命缺陷,都需要付出巨大代价,最后还是原子弹这张牌,在最短时间内结束了战争。   今天再看日本,那些地理优势已经不再是铁壁铜墙,空军可以直接打击,导弹能精准覆盖,岛国的战略纵深不足暴露无遗,海上运输线一旦被切断,资源匮乏的老问题就会卷土重来。   地形再复杂,也挡不住现代武器的饱和攻击,当年让美军头疼的山地防御,在远程火力面前不堪一击。   时代变了,曾经的天险变成了枷锁,曾经的保护伞变成了软肋,历史总是在轮回,只是角色和手段换了模样,那些看似牢不可破的优势,在新的时代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