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美国国会突然在报告里承认了这事。 核心意思很直接:巴基斯坦用中

雪旋英明果断说军事 2025-11-25 13:45:11

就在刚刚 美国国会突然在报告里承认了这事。 核心意思很直接:巴基斯坦用中国产装进行多轮精准打击,报告称未造成印度平民伤亡。细节仍需各方核对,但“精准、控损”这条主线已经被点名。 先看有据可查的例子。2019年2月边境空战后,巴方出动国产合作研制的轻型战机执行对地精确打击,公开画面显示弹药落在军事设施附近,避开民用区,这种“指哪打哪”的做法,就是现代空中行动的常态要求。 顺着战机说下去。巴方换装的新批次“枭龙”改进型,把雷达、座舱和导弹配套都升级到能远距离发现、稳定跟踪、精确投放的水平;印度的苏-30MKI虽然个头大、挂弹多,但在导弹改装、航电一致性上长期遇到兼容问题,发现慢、打得晚,差距就从这里拉开。 不是靠一架飞机硬冲,而是靠信息流穿起来。巴方把战机、地面火力、侦察平台接到一个统一指挥流程里,目标坐标能快速分发、快速决策;印度这边各型装备来源多、体系复杂,接口对不齐的情况时有发生,联动效率就受限。 地面火力也要接得上。公开资料显示,巴方装备了国产外贸型远程火箭系统,配套定位修正后,打击散布明显收敛;印度的“皮纳卡”等也在升级制导型,但批量装配和实战应用推进不一,一快一慢,密集覆盖的效果就不一样。 再把无人机拎出来。长航时侦察平台把目标区域看清楚、分时段记录,再把坐标喂给打击单元,这种常规配合,能把误差压到目标边界以内;印度也在引进察打一体机,但和前线部队的闭环还不够顺畅。 关于可靠性,报告里提到中国产装在多次行动中表现稳定,这一条事关节奏维持;印度方面,苏-30MKI等机型近年有多起因机械问题的事故被公开报道,训练和出动受影响,间接拖慢了行动安排。 战术层面也有细微安排。巴方仍保留老式歼-7系列,用作引诱与压制的配角,逼对方雷达开机,再由主力战机携带相应弹药清理关键节点,这样一步步把空域和地面防护剥开。 弹种选择同样关键。穿透、杀伤半径、破坏方式都有不同,按目标结构挑选,能把主目标打掉,同时把附带影响压到最低,这才支撑“精准”的口径。 回到这份报告本身。关于“多轮打击、零平民伤亡”的表述,仍需更多独立来源交叉验证;如果结论成立,说明巴方在近年的训练与装备整合上更重视流程和细节,而中国产装的可用性和易用性得到外部认可。 对比之下可以看出一个方向:不是比谁东西多,而是比谁能把现有东西拧成一股绳,发现快、决策快、打击准,附带损伤小。 这事落到我们关心的点,就是三个字:能用好。装备过得去,流程顺到底,信息不堵车,结果就能被外界看到。

0 阅读:2101

猜你喜欢

雪旋英明果断说军事

雪旋英明果断说军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