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航空企业在第18届迪拜航展上签约1600架无人机,首次拿下国际航展订单榜首!

黑马谈 2025-11-25 11:38:36

国内航空企业在第18届迪拜航展上签约1600架无人机,首次拿下国际航展订单榜首! 会场里人山人海,来自全球的商界、军界、媒体人士都聚在航展主馆。就在聚光灯下,中国展团的代表团连轴转,十几份订单协议接连签下,旁边欧美大厂高管表情复杂。这一幕,谁能想到几年以前还是“看人脸色”的局面,如今风水轮流转,气势压全场!     以前总有人说“国外大品牌才有话语权”,如今轮到咱们在国际舞台上“收割”了。别再用老眼光看中国制造,你还在用过时的段子自嘲,市场已经悄悄变天了。     说实话,要是把时间倒回五六年前,别说什么订单冠军,很多人都以为中国无人机就是“价格便宜量大管饱”,谈不上什么核心地位。     那时候,展馆里的主角是欧美巨头,中国厂商只能挤在边角位置,展台冷清得连水都没几瓶。可这两年风向大变,国内企业不仅技术上来了,连服务和售后都成了“金字招牌”。     这次迪拜航展,订单一签就是1600架,旁边的欧美同行都忍不住凑过来看热闹。     还在拿“中国制造=低端”的老梗当笑话?真有本事的企业,靠的是技术和服务,不是贴标签。     有时候最先瞧不起自己的,其实不是别人,是自己人。国内网上还有人调侃“国产=便宜货”,可航展现场签单的客户排成长龙。     建议某些“键盘分析师”放下成见,多去看看世界怎么变。等你还在吐槽“国产不行”的时候,国外客户已经在跟中国团队谈售后服务、技术升级了。     航展当天,主馆签约区一度被堵得水泄不通。联合飞机的经理带着团队,不停地和客户握手、合影、解答问题。     1600架工业级重载无人机中,既有物流用的“大家伙”,也有农业、应急巡检用的小型机。 客户里有中东的石油企业、非洲的物流公司,还有东南亚的农场主。     不少人在现场看了无人机演示后,直接拍板下单,还有人说:“这次来迪拜最大收获就是中国无人机!”     真正的“实力圈粉”,不是靠嘴皮子,靠的是产品演示。谁能想象,几年前咱们还在给国外品牌做代工,如今自己成了“主角光环”。     能拿下这么多订单,除了产品本身,背后的服务体系才是制胜关键。     有客户专门问:“买了之后配套咋办?”中国团队回答:“培训、维护、升级全包,出问题有专门团队上门。”     这直接让现场不少中东、非洲买家拍手叫好。比起过去的“只卖不管”,现在的中国企业更像“全能解决方案提供商”。     你以为“卷服务”只是国内商战?其实海外竞争更考验谁能“管到底”。别小看售后,这才是真正拉开差距的地方。     讲真,这种场面看着热闹,但背后是每一代航空人的汗水和坚持。     以前咱们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但真正的突破,不靠一夜暴富,更不是靠吹牛。     你看到的是现场签约的风光,但看不到的是无数个“失败—重来—再失败—再重来”的循环。 很多技术难题,都是靠工程师熬夜啃论文、试错、改方案一点点啃下来的。     至于服务能做到“随叫随到”,也是靠一批批工程师常驻海外、24小时待命换来的。     现在的中国航空产业,已经不再是“卖一锤子买卖”,而是服务、升级、配套一条龙。 国外客户要的不是“便宜”,而是“省心”,     咱们能做到这一点,靠的就是几十年如一日的“笨办法”。别总幻想什么“弯道超车”,踏实把每一项细节做到极致,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而且,这次无人机订单只是个开始,未来能不能守住市场,还要看能不能持续创新、持续服务。     真正的信心,是来自脚踏实地的成长,而不是“自我感动”式的自信。每一个订单背后,都是几代人的心血结晶。     能不自豪吗?但更重要的是,别把自豪当成止步不前的理由。     你怎么看中国制造“出海”这事?你觉得咱们的企业下一步该怎么做,才能在全球市场上站得更稳?     【麻烦您点击“关注”,多多点赞、评论、收藏,成为我的铁粉,致力于每天把知识和快乐带给您[玫瑰]】

0 阅读:0

猜你喜欢

黑马谈

黑马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