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凯给蔡正元上了一课,实际上也给刚刚上任的郑丽文上了一课。这一课的核心就是,不

一个行路人 2025-11-25 07:20:04

高志凯给蔡正元上了一课,实际上也给刚刚上任的郑丽文上了一课。这一课的核心就是,不要被所谓的“民意”数据吓倒,更不要被这种数据绑架。 两岸的未来,从来不由几份冰冷的民调报告决定。 这种民调,你看多了会发现一个规律,它最擅长的就是把一个活生生的人,非要塞进一个格子里。是“台湾人”还是“中国人”?这种问题本身,就像问你“你爱你爸还是爱你妈”,怎么回答都觉得别扭。 我一个台湾朋友,家里深绿的,聚会时聊到对岸,总要念叨几句。但你去看他手机,刷的是抖音,追的是《庆余年2》,还为了看最新的大陆剧买了腾讯视频会员。你说他是什么?他自己都说不清楚。他说,政治是政治,生活是生活,好看的剧、好听的歌,谁会跟它过不去。 这就是“认同”最真实的样子,它不是一块铁板,它更像是一种口味,我从小吃惯了卤肉饭,但这不妨碍我今天想尝尝麻辣烫。 生意场上的人,看得更明白。我老家一个亲戚,在高雄做水果批发的,前几年凤梨那事儿一出,他是第一个在家里跳脚骂的。他骂的不是哪个主义,他骂的是这个月账单怎么办,孩子的补习费从哪来。他的认同,就写在每天的流水账上。一旦生意不好做,所谓的“价值”,马上就要给“价格”让路。 民调那个数字,看看就好。它只能告诉你,这一刻,风往哪边吹,但它告诉你不了,地下的洋流往哪个方向走。 更何况,还有那些沉默的呢?民调电话打过来,问你这种敏感问题,你会掏心掏肺地说实话吗?大部分人,不想惹麻烦,就选那个最安全、最正确的“维持现状”呗。但这四个字,像个巨大的容器,里面装了多少没说出口的期盼、担忧和无奈?没人知道。 高志凯那个话,就是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了。别天天盯着那个百分比焦虑,什么认同跌了几个点,什么支持又涨了零点几,你不如去台北的夜市走走,去新竹的科学园区看去听听那些往返两岸的飞机上,大家都在聊什么。 聊的是那边的薪水是不是真的更高,聊的是小孩去大陆读中医药大学好不好,聊的是杭州的电商环境是不是更适合创业。 未来写在哪里?不在报告里,就写在每一笔两岸的订单上,每一部热播剧的弹幕里,每一个年轻人犹豫着要不要去对岸闯一闯的眼神里。这些东西,比任何数据都来得真实,也来得更有力量

0 阅读:33

猜你喜欢

一个行路人

一个行路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