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俄罗斯人把压箱底的宝贝都拿出来了。 发动机、机翼、机身结构…… 全套的,说是要给咱们的C929大飞机用。 几年前你敢想?航空发动机,那是什么?那是人家的命根子,捂得比什么都严实。现在主动送上门,是突然大方了?别天真了,是被逼到墙角了。 西方那帮人把门一关,零件断供,俄罗斯自己的飞机工厂都快停摆了,好多项目都冻着。他们那些顶尖的工程师,总不能天天在办公室喝伏特加干耗着吧? 技术,放着就是一堆废铁。技术,只有用起来、卖出去,才能变成钱,才能继续养活下一代技术。 他们需要我们的市场来“回血”,说白了,这是一场“技术自救”。 那我们呢?是捡了个大便宜? 你要是这么想,格局就小了。 你得记得,之前的合作,咱们吃过亏。因为主导权扯皮,项目差点黄了。那次教训太深刻了,深刻到骨子里:核心技术,必须、一定、只能姓“中”! 所以你看,这次我们姿态就很清晰。 你的发动机(PD-26)很好,但对不起,是“备胎”。我自己的国产发动机(CJ-2000)正在憋大招,需要点时间。在你这儿买个“时间差”,让整个项目不等它,先往前跑。 你的复合材料机翼很成熟,但我自己的也快成了。拿你的当个参考,取长补短,但绝对不会把身家性命全压上。 说白了,这就是一场边界感极强的合作。 我用我的市场,给你一个让技术落地的机会,不至于被活活憋死。 你用你的技术,给我一个“B计划”,让我能更从容地打磨我的“A计划”。 我们各取所需,但谁的底牌都没亮,谁的命脉也都还攥在自己手里。 这事儿真正牛逼的地方在哪? 在于它打破了一种神话。过去几十年,天上飞的宽体客机,要么是波音,要么是空客,你没得选。现在,我们不仅要自己造,还要联合一切能联合的力量,在全球牌桌上,硬生生砸出第三个选项。 这才是真正的大国手笔。 我们的征途,从来不是依附谁,而是要成为能让别人依靠的星辰大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