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新来的公关老大,是圈里某大佬的哥们儿。我一点都不意外。说白了,现在整个车圈的公关高管,你扒拉开看看,不是阿里系,就是360系,要不就是荣耀华为系。 圈子就这么大,人脉盘根错节。前几天某新能源品牌发布会,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台下坐着的媒体和KOL,好几个都是台上那位高管的老相识。这场景见怪不怪了。 所谓的换工作,很多时候就是换个工位。资源和人脉跟着人走。真正值钱的不是职位,是背后那张关系网。 有些KOL确实像临时工,谁给钱帮谁说话。但核心的那批人,认的是大哥本人。大哥一动,他们真的会转向。这才是潜规则。 看看之前的行业案例。某车企营销副总裁离职后,很快就有几位头部车评人减少了对该品牌的内容输出。反过来,他入职新东家后,那几位很快就开始为新品牌造势。观众觉得是内容,内行看的是人情。 这种现象不止在车圈。互联网、科技领域也差不多。几个大厂之间的人才流动,背后经常是整个小圈子的移动。能力重要,但圈层可能更重要。 长远看,这种模式有利有弊。好处是信任成本低,沟通效率高。弊端是容易形成信息茧房,缺乏新鲜血液。圈子太固化,创新就会受影响。 最终还是要回到专业和价值上。关系能敲开门,但真正留住用户的,还是产品和服务本身。再铁的关系,也抵不过市场的真实反馈。 铁打的圈子,流水的官。这话一点没错。但别忘了,市场才是最终的裁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