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的F-35,从冲绳起飞,20分钟就能抵达中国沿海,但中国的东风-17,从发射到命中冲绳基地,需要多久?答案是,更快!在美国的轰炸机抵达目标之前,它的机场,就已经不存在了。 嘉手纳基地的清晨,地勤人员正蹲在F-35的机翼下拧着螺丝,扳手碰撞钛合金机身的脆响,混着远处油库输油泵的嗡鸣——这个号称“太平洋基石”的军事基地,每天有近两百架飞机停在停机坪,却藏着一个致命的秘密。 跑道上的沥青缝里还嵌着去年台风刮来的沙砾,指挥中心的雷达屏幕24小时亮着绿光,弹药库的防爆门重达三吨——这些看似固若金汤的设施,恰恰是F-35的“命门”。 飞行员的抗荷服要提前40分钟用暖风机加热,机身油箱加满需要3名地勤同时操作20分钟,每枚AIM-120导弹挂上去都得校准挂架角度,更别说发动机预热、航电系统自检这些流程——整套下来,没个把小时,这架“闪电”连滑出停机坪都费劲。 有人或许会说,美军的“快速反应”演习里,F-35不是能15分钟升空吗?但那是提前把油加满、弹挂好、飞行员坐进驾驶舱等着的“摆拍”——实战中,敌人不会给你提前准备的时间。 东风-17的弹头在大气层边缘“打水漂”时,速度能飙到10马赫,冲绳到中国内陆最远1500公里,按试射数据,8到10分钟就能落地。 这意味着,当F-35的飞行员刚接过地勤递来的任务卡,东风-17的弹着点可能已经在嘉手纳基地的跑道上炸开——不是“能不能起飞”的问题,是“有没有跑道让它起飞”的问题。 油库要是被击中,升空的F-35就是没油的铁鸟;指挥中心瘫痪,战机连导航信号都收不到;就算侥幸有一两架飞起来,没了基地补给,最后也只能在海上耗尽燃油坠毁。 美军总说F-35“20分钟威慑”,却绝口不提它是“基地依赖症患者”——离开跑道、油库、指挥系统,这架先进战机连普通客机都不如。 空警-500预警机在400公里外就能“看”到F-35的隐身涂层,光学卫星能数清基地里有多少辆加油车——当美军基地的地勤开始给战机挂弹,我们的雷达早就把这些“异常动作”记下来了。 东风-17不用固定发射井,卡车开到哪就能从哪打,垂直发射后立刻转移,美军的反导雷达根本来不及锁定发射位置。 现代战争从来不是“单一武器比参数”,而是“体系对抗比谁先打掉对方的依托”。 F-35的20分钟航程,是建立在“基地安然无恙”的假设上;东风-17的8分钟打击,是直接撕碎这个假设。 战场主动权,永远属于“能先端掉对方老巢”的一方——你说20分钟能到我家门口,但我让你连家门都出不了。 这不是武器的胜利,是“先敌发现、先敌打击”作战理念的胜利——当F-35还在依赖“前沿部署”的老思维时,东风-17已经用“快准狠”重新定义了现代威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