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若加入北约,中国麻烦就大了,如果中国放任不管,让日本加入北约,中日发生冲突,北约就要群起而攻之,中国会面临巨大压力。 日本跟北约的来往不是一天两天了。从2014年签了个合作框架协议开始,俩家就开始在情报共享、军演这些事儿上磨合。2022年,日本加入了北约的网络防御中心,跟韩国一样,先从技术层面切入。2023年,北约在华盛顿峰会拉着日本、澳大利亚、韩国、新西兰这几个印太伙伴,搞了个联合声明,焦点是反恐、维和和网络安全。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还去了维尔纽斯峰会,头一遭亚洲领导人这么高规格露面。转到2025年,事儿更密集了。1月,日本在布鲁塞尔开了个独立联络处,专管跟北约的对话,这步棋让双方沟通顺溜不少。4月,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飞东京,跟石破茂首相碰头,俩人签了份联合声明,强调欧亚安全连成一片。日本防卫大臣中谷元还表态,想加入北约的乌克兰支援指挥部NSATU,那是个总部在德国威斯巴登的机构,帮乌克兰搞后勤和训练。日本已经捐了不少非致命装备给乌克兰,通过北约的援助基金,这回想更深一步参与。 9月,日本航空自卫队的F-15战机头一遭飞到北约地盘,途经美国、加拿大、欧洲几个基地,名义上是适应环境和数据链测试,其实就是在给北约递橄榄枝。北约那边也积极,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塞佩·卡沃·德拉戈内9月访日,跟日本联合参谋长内仓弘明见面,聊了加强军演的事儿。北约官网上,日本被列为“全球伙伴”里的顶级一档,跟澳韩并列,合作项目包括人工智能、反虚假信息和军医支持。这些年,日本自卫队参加了好几次北约主导的演习,比如在日本海跟美英法搞的协同防空反导,10艘舰艇齐上阵,练的就是联合拦截。数据上看,2024年北约军费超1.2万亿美元,占全球一半多,现役军人近300万,战机1.5万架,要是日本搭上线,这股力量往亚太一压,平衡就歪了。 日本为什么这么卖力?说白了,周边环境变了。中国军力稳步提升,东海、南海巡航常态化,钓鱼岛周边2024年日本海上自卫队出动156次,中国海警船142次,俩边船艇擦肩而过,雷达信号一闪一闪,随时可能出岔子。日本觉得单靠美日安保条约不够保险,得拉更多人进来分担。石破茂上台前就在美国智库哈德逊研究所发文,鼓吹建“亚洲版北约”,说亚洲缺集体防御机制,容易打起来,得联合西方盟友稳住局面。他还想改日美安保条约,让日本自卫队驻关岛,平衡“不对称”义务。虽说他上任后就职演说没再提这茬,但政策基调没变,继续推日韩美合作,巩固印太框架。北约也乐见其成,吕特访日时直言,中国军演和南海活动是威胁,得跟日本一起保海路畅通。日本经济上离不开中国,2024年中日贸易3083亿美元,日本汽车、半导体一大半靠中国市场,但安全上它选择抱团,这逻辑就是“先安内再谋远”。 对中国来说,这风险显而易见。中日关系本来就敏感,二战后虽有和平期,但领土争端、经济摩擦从来没断。钓鱼岛这块,日本巡逻船一多,中国海警一现身,俩边就得对峙。要是日本真入北约,按第五条款,一个成员挨打,全联盟响应。那画面就复杂了:美国航母从关岛杀出,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从南海调头,法国潜艇悄摸东海,德国、意大利这些欧洲国家虽远,也得派飞机或情报支援。北约有32国,军力叠加,中国得从东海到南海多线布防,空军、海空军一散,经济命脉也受夹击。历史上,北约第五条款只在911后用过一次,反恐那回。但乌克兰危机里,它也没直接下场,欧洲国家顾自家防务,对亚太事儿更谨慎。法国总统马克龙就说过,北约该管北大西洋,别瞎掺和亚洲。德国、意大利也附和,怕资源分流,欧洲本土还盯着俄罗斯呢。地理上,日本离布鲁塞尔上万公里,跨洋补给成本高,北约内部这分歧,让日本入约没那么顺。 日本自己也有坎儿。宪法第九条写着“放弃战争”,虽说这些年通过解释松绑了集体自卫权,但正式入军事联盟还得修宪。2024年民调,58%日本人反对改宪,国内这关难过。石破茂推防务外扩,但党内保守派和民众都不傻,知道经济上撕破脸代价大。中国外交部多次点名,赵立坚记者会上直问北约亚太化图啥,林剑警告日本当先锋自讨苦吃。中国没闲着,加强跟俄罗斯军演,东海、南海多练封锁和拦截,还用贸易牌敲打日本产业,港口数据一波动,日本企业就得叫苦。这些招儿,让日本和北约掂量掂量。 话说回来,日本入约真成现实,中国得面对啥?多边压力是头一桩。北约不光军力,还带情报网和技术,日本一进门,就能拿先进武器和演习机会,提升亚太军力。冲突起来,中国不只跟日本单挑,还得防美国增兵日本,欧洲国家刷存在感。战略上,中国空间压缩,补给线易断,经济也跟着晃。但中国有底气,主场在东亚,14亿人支持,军力这些年没闲着。应对上,不是硬碰硬,得靠定力:自家实力上台阶,外交拉伙伴,东盟协议签一堆,港口贸易热火朝天。同时,提醒国际社会,北约扩张没好果子吃,合作发展才是亚太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