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的看法:美国对俄油制裁几乎失效——中国持续采购,莫斯科屹立不倒 尽管特朗

地缘经济 2025-11-24 21:11:02

美国人的看法:美国对俄油制裁几乎失效——中国持续采购,莫斯科屹立不倒 尽管特朗普政府近期对俄罗斯石油巨头罗斯石油(Rosneft)和卢克石油(Lukoil)实施了新一轮制裁,但其实际效果几乎完全取决于一个关键变量:中国是否愿意减少进口俄罗斯原油。2024年,中国购买了俄罗斯近一半的出口石油,并已形成一套成熟的体系以规避美方限制。仅靠当前程度的制裁,难以实质性改变北京的行为模式。 要让制裁真正产生压力,美国必须威胁切断参与俄油交易的中国企业及相关银行接入美元体系的通道,迫使中方重新权衡从打折俄油中获得的经济利益。一旦中国采购量下降,俄罗斯用于支撑军事行动的资金流将遭受重大冲击。 然而现实是,美国政府几乎不可能采取如此决绝的手段。无论是拜登政府还是特朗普团队,都更倾向于将其他对华利益——如维持贸易休战、保障稀土供应等——置于压制俄罗斯石油收入之上。特朗普本人也曾表示,稳定美中关系比切断俄油出口更为重要。 中国为何难以配合制裁? 中国能源结构高度依赖俄罗斯,约五分之一的进口原油来自俄方。即便近期因制裁压力,部分中国买家曾短暂中止采购,但大多数独立炼厂——尤其是被称为“茶壶炼厂”的中小型企业——仍将不可避免地回归俄油市场,因为它们依赖更具价格优势的俄油维持运营。 此外,尽管中国国有能源企业已暂停通过海运进口俄罗斯原油,但中俄之间的石油管道每日仍稳定输送至少80万桶,而管道运输比海运更难以追踪和监管。 美国迄今未对这些关键实体实施制裁,因为担忧此举可能推高全球油价、冲击稀土供应链或破坏对华政治关系。 华盛顿的困局:只打“小蚊子”,不动“大老虎” 目前美国的制裁多集中于小型炼厂、个别运输船等“边缘角色”,完全无法撼动中国整体的采购格局。要真正产生震慑效果,美方必须将目标转向: 中型乃至大型中资银行; 为俄油交易提供金融支持的核心机构。 哪怕仅对其中一家重要银行发出明确制裁警告,都可能迫使北京主动限制流向俄罗斯的石油资金。 但这一策略同样伴随巨大风险:若美国真的对大型中资银行实施制裁,可能引发全球金融体系的连锁震荡。因此,美方需要精准传递信号,而不必在初始阶段就全面出击。 结论 要使对俄油制裁真正奏效,美国必须让中国感受到切实的成本。然而在当前软弱的执行态势下,北京不会将美方威胁当真,莫斯科也仍能依靠稳定的石油收入为其战争机器持续输血。 烽火问鼎计划 飞扬军事超话

0 阅读:9

猜你喜欢

地缘经济

地缘经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