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军曾与制造南京大屠杀的两个日军主力部队交锋,双方在湖北石牌

才思敏捷精灵 2025-11-24 21:05:10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军曾与制造南京大屠杀的两个日军主力部队交锋,双方在湖北石牌上演了一场最为惨烈的白刃战。 先说说这地方在哪。湖北宜昌往西走,长江在这儿突然发脾气,拐了一个110度的急弯,两岸全是像刀削一样的峭壁。石牌这个只有不足百户人家的小镇,就卡在这个要命的嗓子眼上。 当时的情况是啥样呢?1943年,日本人在太平洋上已经被美国人揍得找不着北了,急需在中国战场速战速决。他们看来看去,发现只要拿下石牌,日本海军的军舰就能顺着长江直捣黄龙,直接威胁陪都重庆。 日军这回铆足了劲,抽调的正是双手沾满南京同胞鲜血的第3师团与第13师团,这两支部队当年在南京烧杀抢掠,凶名昭著,打向石牌时气焰嚣张,压根没把这小地方的守军放在眼里。可他们算错了,中国人守家卫国的底气,从不是靠装备优劣,而是骨子里的血性。 守石牌的是国军第18军11师,师长胡琏是出了名的硬茬,打仗敢拼还懂谋略。他比谁都清楚,石牌是西南防线的门户,门户破了,重庆就暴露在日军枪口下,整个抗战局势都得被动。战前他就下了死令,战至一兵一卒,也绝不让阵地丢了。 为稳军心,胡琏战前给将士们训话,转身就给家人写了遗书,说若战死不用寻尸,就地安葬即可。这份决绝感染了每一个士兵,大家连夜在峭壁上挖战壕、堆石垒,哪怕手里的步枪有些老旧,弹药也不算充足,眼里却全是拼到底的狠劲。 日军一开始想靠火力碾压,飞机大炮对着石牌狂轰滥炸,山头被炸得泥土翻飞,碎石混着弹片溅得到处都是。可国军士兵躲在简易工事里,等日军冲到跟前才开枪,一次次把敌人的冲锋打回去,日军连着攻了三天,愣是没往前挪半步。 久攻不下的日军急了,开始玩阴的,发起了白刃战。要知道日军拼刺刀有一套,可11师的将士们没怕,拔出刺刀就冲了上去。刀光剑影里全是嘶吼,有的士兵刺刀捅弯了,就捡地上的石头砸;有的胳膊被砍伤,咬着牙也要抱着日军滚下山崖同归于尽。 江风里飘着血腥味,地上躺满了双方的尸体,好多年轻士兵才十几岁,手里还攥着没松开的枪,鲜血顺着指尖渗进泥土里。这场仗打了整整七天七夜,士兵们没吃没喝,饿了啃口干粮,渴了喝山泉水,哪怕伤亡越来越大,也没人后退半步。 据史料记载,此战11师伤亡超万余人,日军也付出了七千多伤亡的代价,最终没能跨过石牌一步,只能狼狈撤退。石牌守住了,长江防线没破,日军直捣重庆的美梦彻底泡汤,也让他们在中国战场速战速决的计划彻底落空。 别小瞧这场仗的分量,当时太平洋战场美军还在艰难推进,中国战场死死拖住日军主力,石牌保卫战更是狠狠挫了日军锐气,让世界看到中国人抗日的决心。那些说国军正面战场没作为的声音,根本站不住脚,多少将士用命换来了阵地,不该被遗忘。 更解气的是,此战交手的正是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11师将士用鲜血和生命,给了这两支恶魔部队狠狠一击,也算告慰了南京三十多万遇难同胞的在天之灵。这一战,守的是阵地,更是中国人的骨气与尊严。 如今石牌的长江依旧奔流,峭壁上仿佛还能看见当年将士们战斗的身影,江水流淌的声音,像在诉说那段惨烈又热血的历史。铭记这段历史,不是记恨,而是珍惜当下的和平,更不能忘了,每一寸安稳土地,都浸着先辈的鲜血。 那些在石牌牺牲的英雄,没留下太多名字,却用生命护了家国。他们的血性与担当,该被永远铭记,也该让我们明白,和平从不是凭空来的,是无数人拼出来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才思敏捷精灵

才思敏捷精灵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