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入侵地球最深处!万米海底惊现啤酒瓶,科学家警告:人类垃圾已占领马里亚纳海沟

菲菲的信笺 2025-11-24 18:19:15

海底传来坏消息?人类下潜到1万多米的海底,发现了“不该出现”的东西,带来的影响让人担忧。   美国海洋学家Dawn Wright在今年下潜至挑战者深渊时,于1.1万米深海拍摄到啤酒瓶和漂浮的塑料袋,而这并非孤立事件。   事实上,早在2019年中国科考船就在马里亚纳海沟同样发现过塑料袋,短短六年间,人类垃圾已从偶然出现变成可被观测到的存在,地球最深处的净土正被一步步侵蚀。   全球每年有超过800万吨塑料流入海洋,按近年塑料使用量增长趋势推算,2025年这个数字可能已接近900万吨。这些垃圾中仅有不到10%被回收,其余要么留在海滩,要么沉入海底,而马里亚纳海沟作为全球最深的海域,成了这些垃圾的终极“收容所”。   这些深海垃圾的来源远比想象中复杂,渔业活动产生的“幽灵渔具”占比不小,渔民丢弃的渔网、钓线能在海洋中漂流数十年,最终被洋流带入深海。   商船的生活垃圾随意倾倒也是重要来源,据国际海事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超过10万吨船舶垃圾直接排入海洋,其中塑料占比高达70%。   更隐蔽的是沿海城市的塑料垃圾,通过河流、潮汐进入海洋后,在海水压力和洋流作用下逐渐下沉,最终抵达万米深海。   棘手的是,深海低温高压环境让塑料降解速度变得极其缓慢,常规塑料瓶在浅海需要数百年降解,到了马里亚纳海沟,这个过程可能延长十倍以上,相当于在海底形成了“永久垃圾场”。   国际研究团队曾在855米深海测试新型环保塑料,发现即使是专门研发的LAHB材料,13个月也仅能降解82%,而普通塑料袋在万米深海的分解速度更是慢到可以忽略不计。   深海生态系统本就脆弱,这些垃圾的出现正在打破平衡。科学家在马里亚纳海沟捕获的钩虾体内检测出微塑料,这种体长不足2厘米的生物是深海食物链的基础,微塑料通过它们进入更高营养级,最终可能影响到整个生态链。   更严重的是,深海生物为适应极端环境本就演化出了特殊生理结构,其对污染物的代谢能力远不如浅海生物,塑料垃圾带来的毒性累积可能导致部分物种数量锐减。而目前人类对深海生态的认知还不到5%,很多物种甚至尚未被发现就可能因垃圾污染走向灭绝。   想要清理这些深海垃圾更是难如登天,目前最先进的深海作业机器人,比如青岛研发的网衣清洗机器人,最大作业深度也仅600米,要抵达1.1万米深海,设备需要承受相当于1000个大气压的压力,这对材料和动力系统都是极致考验。   就算能造出这样的机器人,其清理效率也相当有限,参考黄河清淤中“天鲲号”每小时6000立方米的作业量,要清理马里亚纳海沟的垃圾,耗费的人力物力最后可能比探测火星还高。   更现实的是,垃圾还在源源不断地涌入,就像一边往无底洞里倒垃圾,一边试图用勺子往外舀,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式根本无法解决问题。   人类文明的塑料指纹已经印刻到了地球最深处,这不仅是对深海生态的威胁,更是对人类自身发展模式的警示,连1.1万米的深海都逃不过污染,或许我们真该重新思考如何与海洋共处了。

0 阅读:3
菲菲的信笺

菲菲的信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