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0全票通过,普京划出红线,万斯:乌克兰战胜俄罗斯是幻想   战场的寒意,

地缘历史 2025-11-24 16:52:06

450:0全票通过,普京划出红线,万斯:乌克兰战胜俄罗斯是幻想   战场的寒意,首先从红军城(波克罗夫斯克)传来。这座被视为顿巴斯地区最后乌控重镇的城市,如今已是风雨飘摇。   根据新西兰媒体的最新战报,俄军已于23日彻底闭合了包围圈,切断了乌军最后的后勤通道。   前线消息人士透露,俄军在此地投入了全线超过一半的滑翔炸弹,并利用先进的光纤无人机死死锁住了城区的各个出入口。   城内乌军与俄军的兵力对比,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8甚至1:10的悬殊地步。   俄军的渗透小组,据说已经活跃在超过60%的城区。   乌军的抵抗正迅速瓦解。早在11日,俄国防部就宣称挫败了乌军的突围企图,甚至出现了第68旅集体投降的情况。   尽管乌军总参谋部声称仍在顽强抵抗,但其内部报告也承认后勤系统已经崩溃。有消息称,一些阵地甚至只剩下伤兵在苦苦支撑。   这种绝望的景象,与泽连斯基10月冒险视察前线时的意气风发形成了鲜明对比。   显然,总统的亲临也未能扭转战局的颓势。红军城的失守,恐怕只是时间问题。   而这,也意味着乌克兰将彻底失去对顿涅茨克州仅存不到10%领土的控制。   战场上的溃败,直接引发了华盛顿的政治地震。   特朗普政府显然已经失去了耐心,一份被称为《28点和平计划》的方案被强硬地摆在了桌面上。   这份近乎最后通牒的文件,要求乌克兰将军队裁减至60万人,并默认放弃顿涅茨克俄占区,以此换取脆弱的安全保证。   特朗普更是划下了11月27日这条最后的期限,威胁若不接受,将彻底停止军事援助。   副总统万斯那句“乌克兰战胜俄罗斯是幻想”的言论,正是对这一政策的最好注脚。   他毫不留情地批评了华盛顿建制派的盲目援乌政策,认为这正在将美国拖入泥潭。   然而,美国的“最后通牒”并未得到欧洲盟友的一致认同。   德法两国迅速提出了自己的修改版计划,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领土让步,并主张乌军规模应维持在80万。   这背后,是欧洲对美国单边主义的深深忧虑,以及对自身安全环境的考量。   面对盟友间公开化的裂痕,泽连斯基的处境极为尴尬。   他在23日表态将提出“替代方案”,但言语间也透露出可能“失去关键伙伴”的无奈。   最新的日内瓦会谈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美国务卿称会谈“富有成效”,乌克兰代表却诡异地缺席了会谈后的记者会。   这种貌合神离的背后,是美国内部愈发激烈的党派斗争。   以麦康奈尔为代表的建制派怒斥该计划为“投降方案”,而民主党议员则要求对俄罗斯的贸易伙伴施加更严厉的二级关税。   这种内斗,直接导致了援乌政策的反复无常。   国防部长赫格塞思今年已三次单方面暂停军援,每一次都让乌军前线陷入炮弹断供的绝境。   据统计,这直接导致乌克兰的防空效率暴跌了40%。盟友的犹豫和内耗,正成为压垮乌克兰的最后一根稻草。   就在西方世界为如何“体面”地结束战争而争吵不休时,莫斯科却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   11月16日,俄罗斯国家杜马以450:0全票通过一项决议,向欧盟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硬警告。   该决议明确指出,如果欧盟胆敢没收俄罗斯被冻结的3000亿美元资产,那么俄罗斯将立即扣押欧洲清算银行及比利时在俄的全部资产作为报复。   这无疑是普京为欧洲划下的一条绝对不容触碰的“资产红线”。   此举显然是针对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此前的提议。   冯德莱恩曾建议利用俄资产产生的收益为乌克兰提供贷款,但这一方案在欧盟内部也引发了巨大争议。   尤其是比利时,作为欧洲清算银行的所在地,它将承担主要的金融风险,因此一直对此持反对态度。   俄罗斯杜马的这项决议,不仅将欧盟直接定义为“潜在敌对方”,也彻底堵死了俄欧关系短期内缓和的可能。   有分析认为,普京正在利用欧洲内部的矛盾,尤其是对金融稳定性的担忧,精准地分化瓦解西方的反俄阵线。   内外交困之下,乌克兰自身的危机也在不断加深。兵源枯竭已成为最致命的问题。   基辅市长克里琴科公开呼吁,建议将征兵年龄从20岁下调至18岁,因为大量适龄男性已经想方设法逃往了欧洲。   与此同时,乌克兰的能源基础设施正在经受新一轮的严酷考验。   11月11日,俄军出动了119架无人机对乌克兰电网发动大规模袭击,导致基辅再度陷入轮流停电的困境。   外界普遍认为,这是对乌方此前一系列针对俄能源设施攻击的报复性打击。   局势发展到今天,红军城的陷落似乎已成定局,它象征着乌军在顿巴斯有组织抵抗的终结。   摆在泽连斯基面前的,是一条在“屈辱停火”与“失去盟友”之间艰难抉择的道路。   无论他如何选择,这场冲突所留下的地缘政治伤痕,恐怕都将长期存在。

0 阅读:48

猜你喜欢

地缘历史

地缘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