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总理莫迪11月23日发文说:“我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举行了富有成效的会晤。我们

豆莱说说 2025-11-24 16:51:44

印度总理莫迪11月23日发文说:“我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举行了富有成效的会晤。我们探讨了如何进一步加强在创新、国防和人才流动等领域的双边合作。我也希望进一步巩固我们的贸易关系。日印关系是构建更美好全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说真的,11月23日南非G20峰会刚进入尾声,莫迪就迫不及待在社交平台发文,字里行间都是对这次日印会晤的满意,而这背后藏着的“安全绑经济”的小心思,明眼人一看就透。 这场会晤可不是临时起意,早在2024年8月,日印就举行了第三次“2+2”会谈,修订了2008年的安保合作宣言,日本还答应给印度出口隐身通信天线“独角兽”,为这次G20会谈铺好了路。 创新领域的合作更是早有布局,2025年9月双方刚签了《经济安全协议》,日本瑞萨电子要在印度建3纳米芯片设计中心,还计划搞50公里的“日印半导体走廊”,目标2027年量产车规级芯片。 人才流动方面也有实锤,两国今年8月推出计划,未来五年要实现50万人双向交流,其中5万印度技能人才会赴日,填补日本IT、AI领域的劳动力缺口。 贸易数据也能说明问题,2023-24财年日印双边贸易额达22.85亿美元,日本主要从印度进口有机化学品、铝制品,印度则依赖日本的核电设备和电子机械,互补性让双方都想进一步绑定。   其实啊,莫迪口中的“国防合作”,本质就是高市早苗极右政权推进“印太小北约”的具体操作。 高市早苗本身就是日本右翼团体“日本会议”的核心成员,上台后不仅喊出“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还在推动防卫费提升到GDP的2%,一心想突破和平宪法束缚。 而印度也有自己的算盘,借着日本的技术和资金强化军事,今年11月刚派“萨希亚德里”号护卫舰参加了美日印澳在关岛的“马拉巴尔2025”军演,四国在反潜、反舰领域的协同越来越熟练。 更关键的是,日本还答应帮印度升级舰艇通信系统,未来双方还要共享海上情报,这明显是在“四边机制”框架下,针对印太地区的联合制衡。 对日本来说,印度有锂、稀土等关键矿产,刚好能满足日本电动车和储能产业的需求,而印度需要日本的军工技术,这种“资源换技术”的交易,让防务合作有了经济基础。   说白了,日印的“创新合作”,核心就是要摆脱对中国产业链的依赖。 印度目前75%的电动车电池依赖进口,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而日本松下、三菱化学等企业正和印度合作,在古吉拉特邦建锂离子电池工厂,还会转让快速充电专利。 关键矿产领域,日本三井金属、住友金属已经和印度国家矿业公司联手,开发奥里萨邦的稀土和锂资源,目标5年内年产3000吨高纯碳酸锂,直接对接日本的新能源产业。 这种产业链绑定可不是单纯的商业合作,双方还成立了“关键供应链委员会”,每季度评估进展,还享受关税豁免,明显是在构建排他性的供应链体系。 印度想借着合作实现“印度制造”的野心,日本则想通过绑定印度,在印太地区找到稳固的盟友,双方各取所需,一拍即合。   不过话说回来,日印这种“抱团”也存在不少隐患,想真正实现“强强联合”没那么容易。 印度的营商环境一直被诟病,之前不少外资企业都遇到过政策变动的问题,日本企业在印度建半导体工厂,能不能按时投产还是个未知数。 高市早苗的极右立场也让合作充满风险,她的涉台言论已经引发中日关系紧张,日本国内民众也在抗议她“煽动战争”,这种政治不确定性可能会拖累经济合作。 而且印度还是金砖国家成员,一直和俄罗斯保持着能源合作,不可能完全倒向美日主导的“四边机制”,在对华政策上难免会有摇摆。 另外,日印贸易逆差一直存在,2023-24财年印度对日本逆差达12.54亿美元,长期不平衡的贸易关系,迟早会引发新的矛盾。   日印这场G20会晤,看似是“富有成效的合作”,实则是地缘政治博弈下的利益捆绑。 高市早苗想借印度扩大极右政权的影响力,莫迪想靠日本的技术和资金提升印度的地区地位,双方的合作始终围绕着“制衡”二字。 但这种建立在排他性和地缘对抗基础上的合作,不仅会破坏地区产业链的完整性,还可能加剧印太局势的紧张。 和平发展才是大势所趋,靠拉帮结派搞对抗,最终只会得不偿失。   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0 阅读:51

猜你喜欢

豆莱说说

豆莱说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