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分撕裂!《狂野时代》艺术探索翻车?戛纳封神却遭观众睡骂,真相扎心了 刚拿下戛纳特别奖的《狂野时代》,上映3天就陷入“封神”与“翻车”的舆论战。豆瓣6.5分的C型评分堪称罕见:一半观众骂着“睡完全程”,一半影迷奉为“影史级神作”,这场撕裂战比电影本身更狂野。 作为毕赣的野心之作,影片用“五感+心灵”六段式叙事,让易烊千玺一人分饰五角穿越百年梦境。30分钟长镜头、默片美学致敬、特雷门琴隐喻等艺术实验,斩获戛纳7分钟掌声,海外烂番茄90%新鲜度认证其先锋性。但对普通观众来说,非线性叙事+密集符号隐喻如同“天书”,“中途如厕不影响理解”的吐槽刷屏热搜。 争议本质堪比蔡国强巴黎烟花秀的艺术困境:当顶流演员吸引路人观众走进艺术影院,毕赣的作者表达与大众观影习惯正面碰撞。易烊千玺的变色龙式演技(从佝偻怪物到热血混混)圈粉无数,却架不住路人观众“想要故事,而非感官迷宫”的期待落差。罗永浩力挺“灵魂出窍”,恰是文艺影迷的心声——影片对电影史的深情致敬,本就需要主动解码。 6.5分从不是艺术探索的翻车,而是市场对小众表达的真实反馈。就像戛纳评委会主席坦言“没看懂仍被打动”,艺术的价值从不止于“看懂”。在流量扎堆的影视圈,这样敢打破模板的尝试,或许比千篇一律的爆款更珍贵。 你是为演技二刷,还是因晦涩退场?来评论区聊聊你的观影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