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频频挑衅中国,是外部撑腰、国内政治操弄、地缘焦虑和战略误判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具体如下: 1. 依仗美日同盟获底气。美国为推行印太战略不断松绑日本军事限制,默许其防卫预算破GDP的2%,还同意其部署“战斧”导弹、购买F-35B战机。美日军事一体化持续推进,日本认定有美国庇护,甘愿做其遏华马前卒,在涉华问题上有恃无恐。 2. 借挑衅操弄国内政治。日本2025年三季度GDP下滑1.8%陷入技术性衰退,民生问题突出。右翼政客炒作“中国威胁论”,既能转移民众对国内困境的不满,又能为修宪扩军制造舆论。2025年11月自民党启动修宪,企图摆脱战败国身份,对华强硬成了重要推手。 3. 地缘焦虑驱动争夺利益。日本视台湾为“第一岛链”关键节点,担忧中国统一影响其能源运输航道安全。钓鱼岛问题上,其实际控制权逐渐向中方倾斜,为争夺海洋权益,便不断升级挑衅动作,同时也想借挑衅强化在东亚区域的话语权。 4. 误判中国战略意图。日本将中国的战略克制误读为软弱,低估中国在台湾等核心问题上的决心。还赌定中国会因重视经济发展有限反制,企图在中美博弈中钻空子,这种侥幸心理让其不断突破中日关系底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