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日本政府代表在北京的公开场合突然宣布了“立场未变”的表述。

森阳的才思敏捷故事 2025-11-24 12:47:37

果不其然。 日本政府代表在北京的公开场合突然宣布了“立场未变”的表述。 顺着这句“立场未变”,先看底气从哪来、又缺在哪儿。摊数据说话更直观:按中方海关和日本财务省今年公布的口径,2024年中日货物贸易规模依然在三千亿美元量级,日本对华出口占它总出口的大约一成半到两成,支撑的就是汽车零部件、化工材料、机电设备这几块。反过来,中国对日出口在我国整体出口里占比只有个位数。这就像一边拎着两桶水赶集,另一边只拿一袋菜去邻居家串门,谁更怕路上摔了,一目了然。 把账再细一点,日本很多高附加值产品的“命门”在原材料和加工。2022年日本通过《经济安全推进法》,把稀土、锂、钴列成“特定重要物资”,想分散风险;可现实是,稀土氧化物的精炼、分离和磁材制备高度集中在中国,包头白云鄂博矿、赣州离子型稀土配套的冶炼线一条条在跑,产业链是整条的。日本企业可以去澳大利亚、美国找矿源,但加工这一段短期绕不开,这就像你能买到生米,却没灶台、没锅,饭还是得端回中餐馆蒸。 对比着看中国的侧重,我们自己也在做“备胎升级”。比如动力电池这块,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已经把电芯、原材料回收、设备成套做成闭环,国内一条线能从矿到电池包;而日本若供应链跟中国闹僵,很多精密制造的节奏就会乱。这不是谁吓唬谁,是生产计划表上每天都要对的“交期”和“良率”。 按时间看,海产品就是近期最直观的例子。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后,中国暂停进口日本水产,日本农林水产省的公开统计显示,2023年秋之后对华水产月度出口几乎归零,到了2024年全年对华占比跌到个位数,北海道的扇贝堆在冷库,原本送到大连、青岛加工的通道一下断了。美国、东南亚再怎么接盘,也很难把中国市场那种规模、那种加工能力一夜之间补齐,这就是“渠道”这种看不见的基础设施的威力。 再往下聊到工业链上的小零件,日本车企、电机企业在中国有大量生产和销售网络。丰田、本田的配套件要在华装车出海;发那科、安川的机器人也离不开中国零部件厂的需求和反馈。对比欧洲,德国这两年也是一边嘴上说“降风险”,一边大众、宝马在华加码电动化合作,道理一样:谁都知道脱离这个超大市场,研发就会断血,规模效应也会塌。 回到那句“立场未变”,喊归喊,真正让人掂量的是“断不不断链”。日本这次在北京说硬话却不敢硬碰,原因不复杂:贸易、原材料、加工能力、市场反馈,四根绳子拴在一起,轻轻一拽就牵全身。 最后还是那句硬话软着落:国家间掰手腕可以,但别把自己的手筋搭进去。经贸是命脉,供应链是生命线,“立场未变”抵不过订单和出货的真实节拍。能把货做出来、卖得出去,才是长久之道;耍两面手法,一旦卡住要害,疼的只会是自己。

0 阅读:122

猜你喜欢

森阳的才思敏捷故事

森阳的才思敏捷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