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曹德旺与法国人谈合作,就在要签合同时,一位法国高管竟得意忘形地调侃中国人,现场哄堂大笑,曹德旺脸色突变,将合同摔在桌子上,连问4句话,之后全场雅雀无声气氛变得异常紧张。 2017年5月,阳光透过会议室的落地窗洒进来,照在桌上的合同上,曹德旺靠在椅背上,看着对面那个高个子的法国高管,眼中有几分冷静。 他们已经进行了几个月的谈判,几乎每个细节都经过了反复讨论,所有人都以为,今天的会议会是一个圆满的结束,合同也会在双方的签字下最终生效。 就在这个时候,那位法国高管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法语,翻译愣了几秒钟,才小心翼翼地传达过来——“中国人总是喜欢低头合作”。 听到这句话,曹德旺的脸色瞬间变了,他的身子挺直,眼神也冷了下来,没有多说什么,他只是把合同推到桌子中央,狠狠地拍了一下,在会议室里格外刺耳。 曹德旺冷静地问道:“你去过中国吗?”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眼神紧紧盯着那个法国高管,没有看翻译。 “你真的了解中国吗?你知道今天我们是把你们当朋友,还是当对手?”他停顿了一下,手指在桌上轻轻敲了一下。 他又问:“如果我现在也拿你们法国人开玩笑,你会觉得有趣吗?” 最后,他补充道:“你觉得,这样的态度,值得我签下这份合同吗?” 会议室的气氛瞬间凝固,所有人都不敢发出任何声音,法国高管的脸色开始发白,他张开嘴,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曹德旺站了起来,拿起合同猛地一摔,椅子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响声,他冷冷地说道:“没有尊重,合作就没有意义。”说完,他转身走向门口,中国团队的成员赶紧跟了上去。 走出会议室后,助理小声问曹德旺是否要缓和一下局势,曹德旺头也不回地回答:“有些事情,不能妥协,必须让他们记住什么叫做底线。” 法国团队很快做出了反应,当天,原本的高管被撤换,第二天,新负责人带着一封道歉信赶到曹德旺的酒店。 曹德旺并没有趁机再谈判价格或要求赔偿,而是淡淡地说道:“人可以犯错,但不能没有底线,这件事,我们得有个交代。”几天后,合同最终还是签了,项目按计划推进。 有人认为曹德旺太过强硬,不留余地;也有人认为,他在欧洲的谈判中,让对方学会了什么叫平等合作,给中国企业家争取了尊严。 无论外界如何评价,曹德旺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他做生意从来不是为了成为首富或是赢得一场谈判,而是为了代表中国。 而且,这并不是曹德旺第一次在海外的谈判桌上碰到“软钉子”,很多人看到中国企业,认为他们就是靠便宜、靠让步才能进入国际市场。 每一次,曹德旺都会强硬回应,在美国的工厂里,当地员工问他中国老板是不是都喜欢管得严,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们对自己要求严,对别人,首先要尊重。” 他的一些做法,也让人印象深刻,比如,女婿刚进入公司时,因为身份受到质疑,曹德旺私下对他说:“中国企业,首先要是中国的。”后来,女婿主动放弃了外籍身份,改成了中国国籍。 这个决定在公司内部引发了广泛关注,但并没有人认为这是做作,2013年,他在福建乡村小学捐建教学楼时,村干部问是否要立碑,他摇头说道:“不需要,孩子们用得上,比什么都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