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增量信息11月前两周整体行情还是比较不错的,前面说这里趋势类的主线是电新,这

庚黑星君 2025-11-24 04:08:50

周末增量信息11月前两周整体行情还是比较不错的,前面说这里趋势类的主线是电新,这个月市场已经陆续轮了美国缺电和锂电材料这两个环节,从实际领涨的标的类型来衡量,这些细分更多是靠逻辑驱动,市场并不在乎是否能出业绩,或者换句话说,到这些方向真正出业绩的时候,板块可能早就已经炒完散场了。所以客观看四季度市场的底色是投机,如果后面没有特别强力的景气度方向出来,这种风格大概率会延续到年底,而这类风格主要包含以下两类:1)有逻辑,现阶段证伪不了、且明年有概率会兑现,本质上市场是在买期权,现实只要没有继续恶化即可,比如上周讨论的电新方向的材料,有供给扰动的石化,等等,这些都是机构可以参与的容量类板块,整体上跟前面的AI不是一个量级,但适当做做趋势是没有毛病的,这些方向目前整体幅度不算夸张,逻辑也没出现问题,后面大概率还会看到很多延申;2)没逻辑,但参与之前就说清楚了这里就是纯打牌,愿意来就请落座的方向,比如名字、重组、低价,等等,这些区域现阶段最核心的选股因子是辨识度,而辨识度的来源只有两类:要么股价妖到全市场核心,每天都在各大平台上刷榜,比如目前的某地概念股;要么短期突然出现事件驱动,比如周末对小日子的强烈表态。这类方向的受众面肯定就相对上面这一条更窄一些了,往后演绎就会变成抱团,这个也是每年年底和春季躁动的固定表演节目,风险偏好够的选手可以自行把握,也没什么好展开讨论的。另外是指数,这两年基本都是科技板块休息的时候,市场马上就开始回归现实。详细翻了一下中美目前的宏观数据。国内:地产疲软,部分行业和指标有结构性的反复,但整体而言还是季节性,比如双十一、补贴类目的财务调整、冬季用煤等,总盘而言这里上下都谈不上有趋势,定性低位反复的阶段,至少在12月中工作会以前,预期层面不会有大的变化。美国:占联储当前决策权重最高的是就业数据,虽然劳工部还没开门,但不少统计机构的结果显示实际情况在恶化。所以最近经常看到美债和美股晚上的齐跌,这种已经是比较标准的跌EPS.他们那边唯一能看到增速的行业只有AI,我倒不觉得AI泡沫是多大的问题,目前美国zf和科技大厂的利益已经形成绑定,即便是泡沫,后面也还有一个上杠杆去助推泡沫的过程,这里大概率不是大顶,但就短期而言,客观看美股的科技核心目前已经是摇摇欲坠的姿态,就差最后一根稻草,最近谨慎一些没错。而咱们这边由于指数背后有灵魂画师在作图,想大跌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后面大概率还会看到几家大银行换着花样收过路费,这一类本质上和上述提到的投机没有本质区别,只是胜率和赔率的组合不同而已。以上,这里短期内对指数至少形成不了乐观的判断,而我自己从来没有考虑过红利的,那么后面只要量能没问题还是考虑适当参与下投机,像今年科技这类推仓位躺着的机会短期内暂时没思路,还是只能耐心等。另外是科技,记得10月底那会其实已经密集讨论过这个问题,今年Q3财报季结束之后,直到明年4月份以前,前期表现最好的景气度方向可能会缺乏业绩相关的催化,当然行业层面上一直会有积极的进展,但毕竟产业是产业,股价是股价,最近明显观测到美股科技板块对利好的反馈在边际递减了,那么这里对行业层面出现催化的要求就会比较苛刻,换句话说属于低概率事件。所以这里科技整体需要磨一磨,中期维度我肯定是坚定看好国产算力的那一批,如果这里判断科技已经彻底结束,那么本轮牛市也会随之结束,当下更多只是今年涨幅巨大之后的正常调整,短期就没必要这么频繁地盯着股价了,或者换句话说,如果明年还期待在科技上继续赚大钱,那么年底的这两个月有消化就不应该觉得是坏事,毕竟很多票目前从风险收益比的角度上看的确有些尴尬。科技目前这种情况其实和去年的同一时间窗口期非常类似,今年新易盛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涨8倍,其必要前置条件是去年Q4到今年Q1的这段行业并没有出现实质性利空的时间段里能跌60%;那么明年还能不能在科技上赚到大的收益率,某种程度上其实也取决于后续消化的幅度,以及届时对2027年增速的判断(目前是看不清的),所以单就短期而言还是一码归一码。以上,接下来这段时间整体还是继续延续打野的思路,把握好节奏就行,这个月其实机会不少,目前这种状态完全有可能延续到春节以后,而去年同期市场出了字节和机器人,前年是华为链,整体都是1倍以上的幅度,今年的市场氛围比前两年更好,除了已经在表现的电新还可以继续关注以外,后面对一些新出来的细分也可以盯紧一些,偏题材的一些TMT方向里边近期大概率是要想办法整点活的,2万亿的市场还是要继续积极。

0 阅读:1
庚黑星君

庚黑星君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