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泽连斯基多名亲信访问土耳其后下落不明 据多家外媒报道,当地时间19日,泽连斯基抵达土耳其,并称乌克兰正准备重启谈判。 博斯普鲁斯海峡的货轮汽笛声里,藏着土耳其的双重算盘——既要当俄乌冲突的“调停大佬”刷国际存在感,又攥着乌克兰的两大命门:黑海粮食出口的咽喉,和西方援助物资的暗账。 去年被扣下的17艘乌克兰运粮船,每艘都得交了“过路费”才能放行;今年前十个月,乌克兰粮食出口量比去年少了23%,脖子早被土耳其掐得生疼。 谁能想到,就在泽连斯基表态前一周,乌方官员还斩钉截铁地说“2025年底前不会考虑谈判”? 这种180度转弯的背后,是多名亲信在土耳其“失联”的阴影——他们多是负责援助分配的要害角色,手里攥着欧盟装甲车零件流入黑市的证据,或是乌克兰真实伤亡数据的底单。 俄军上个月刚公布在库尔斯克州打垮乌军两次反攻,击落97架无人机,乌军实际伤亡比对外宣称的多了近一倍,这些内幕若被土耳其捅出去,泽连斯基别说连任,能不能坐稳总统位置都是问题。 有人说这是西方集体施压的结果——欧盟外交负责人上个月偷偷访土后就公开呼吁“谈判是唯一途径”;但土耳其的动作更像精准的私人订制,毕竟它一边扣着乌方人员,一边每天从俄罗斯进口5000万立方米天然气,转手高价卖给欧洲赚差价,这哪是单纯的“调停”? 从政治链条看,乌克兰的国防支出早已撑不住——2024年还能承担55%军费,2025年三季度就只剩30%,士兵冬装都凑不齐。 经济上,乌军70%的TB-2无人机零件依赖土耳其供应,今年夏天就因土耳其延迟交货,赫尔松反攻直接泡汤。 粮食通道被卡、武器零件断供,两条命根子都攥在土耳其手里,泽连斯基哪还有硬气的资本? 短期看,泽连斯基只能捏着鼻子认栽,嘴上说“准备谈判”,实则是求土耳其放人行、给援助通路。 长期而言,这不过是小国在大国博弈中被当棋子的又一例证——没有实力支撑的强硬,终究是纸糊的老虎。 抵达土耳其的专机舷梯上,泽连斯基的笑容比黑海的浪涛还勉强。 从“绝不谈判”到“准备重启”,不是态度变了,是土耳其用亲信的下落、粮食的出口、无人机的零件,硬生生把他的“倨”磨成了“恭”。 乌克兰的牌桌上,早已没有叫板的筹码,只剩下被拿捏的无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