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盟友逼宫切断后路,主权成博弈筹码:美国抛出的28点停火计划堪称“最后通牒”,要求乌克兰割让克里米亚和顿巴斯部分领土、裁减60%军队且永不加入北约,还以11月27日为最后期限,威胁不接受就切断所有军事和经济援助。而乌克兰战局高度依赖美援,此前美国短暂断供情报就导致俄军取得关键胜利,这让泽连斯基陷入“要么丢主权,要么丢援助”的死局,所谓“伙伴支持”早已变成赤裸裸的利益绑架。 2. 战场与民生危机叠加,寒冬雪上加霜:军事上,俄军在波克罗夫斯克等方向突破乌军防线,顿涅茨克、哈尔科夫等多地告急,乌军陷入三线作战困境,俄军还密集空袭能源设施,导致乌克兰60%电力系统瘫痪。民生层面,寒冬将至,该国天然气储备仅够维持15天,能源缺口达22亿美元,不仅供暖成难题,世界粮食计划署还警告有500万人面临饥荒风险,基辅等城市的生存运转已濒临崩溃边缘。 3. 国内乱局动摇执政根基,政权面临洗牌风险:一则1亿美元的能源领域腐败丑闻持续发酵,泽连斯基虽解雇涉案高官、制裁亲信,但仍引发民众信任危机,议会内部分裂和议员叛逃风险也在上升。同时,前总统波罗申科借机逼宫,而美国还暗通其计划战后百天推动选举,远超乌克兰内部“战后6个月选举”的共识,本质是为替换政权铺路,泽连斯基即便呼吁团结,也难阻内部夺权博弈。 4. 进退皆是绝境,大国博弈中难掌自身命运:泽连斯基虽表态绝不背叛国家,还紧急联系欧洲盟友、准备提出替代方案,但处境依旧被动。欧洲盟友虽口头反对美方方案,却因自身经济压力难有实质援助填补美援空缺;俄罗斯则认可28点计划作为和平协议基础,看准时机收割战略成果。说到底,乌克兰的命运早已被美国的选举利益和俄罗斯的战略诉求裹挟,泽连斯基的艰难,不过是小国在大国博弈中任人摆布的无奈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