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中国一高级干部访日期间,不顾多人劝阻非要去靖国神社,回国后就被中纪委

豆莱说说 2025-11-23 19:48:55

1985年,中国一高级干部访日期间,不顾多人劝阻非要去靖国神社,回国后就被中纪委开除了党籍,可他却说:我是清白的。   这位干部不是别人,正是时任文化部副部长、对外友协副会长的周而复,一个在延安时期就投身革命,还一手创办了《收获》杂志的老文人。   事情发生在1985年10月,距离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8月15日正式参拜靖国神社刚过去两个月,全亚洲的反战情绪还没平息,中日关系正处在敏感的平衡点上。   周而复这次访日,表面是推进文化交流,实则心里揣着个“秘密任务”——为他构思多年的六卷本抗战小说《长城万里图》搜集一手素材。   出发前,使馆工作人员就反复提醒他,靖国神社是绝对不能碰的政治雷区,里面供奉着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稍有不慎就会引爆舆论。   可周而复偏不罢休,他觉得书本上的史料再详实,也不如亲眼看看日本军国主义是怎么粉饰侵略历史的,只有拿到实打实的证据,笔下的抗战故事才够有力量。   趁着代表团大部分人提前回国,只剩几名随员留守的空档,他瞒着使馆少数知情者,悄悄带着相机和笔记本,踏进了靖国神社的大门。   整整一个半小时里,他没鞠躬没参拜,全程眉头紧锁,像个侦探一样抄录展品说明,画下战犯灵位的排列布局,还拍下了那些歪曲历史的展板照片。   谁也没想到,这些本该成为创作素材的照片,后来竟成了“罪证”,有人把他的行为曲解成“参拜战犯”,消息传回国内,瞬间掀起轩然大波。   1986年2月,中央纪委做出决定,在《人民日报》头版宣布开除周而复党籍、撤销一切职务,定性他的行为“严重损害国家形象”。   更让人揪心的是,1999年还有杂志把他和贪腐分子混为一谈,造谣他访日期间看淫秽节目、买春药,把莫须有的罪名扣在他头上。   其实在1985年那个特殊节点,靖国神社的敏感度比以往更高,中曾根的参拜已经让亚洲受害国强烈抗议,周而复作为高级官员,确实没考虑到身份带来的政治影响。   但咱们换个角度想,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作家,为了还原抗战历史真相,不惜冒着身败名裂的风险去“卧底”,这份执着真的让人动容。   那个年代的文人,大多带着股“文以载道”的韧劲,周而复经历过抗战烽火,亲眼见过同胞受难,他不想让历史被遗忘,更不想让侵略者的罪行被掩盖。   被开除党籍后,他没辩解也没消沉,把所有委屈都倒进了笔杆里,每天趴在书桌上十几个小时,把靖国神社里记下的细节一点点融进小说。   1995年,耗时十年打磨的《长城万里图》终于出版,300万字的篇幅里,战犯的罪行、军国主义的虚伪被刻画得入木三分,直接拿下了“五个一”工程奖。   1999年,86岁的周而复忍无可忍,拿着当年的笔记本、手稿和使馆报备记录起诉造谣媒体,虽然法院没认定名誉侵权,但那些铁证总算让真相浮出水面。   要说他有错,错在没平衡好官员身份和文人使命,可要说他不忠不义,那真是天大的冤枉,他用一辈子的坚守证明了自己的清白。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复杂,有些人看似“犯了错”,实则是在为正义执着,周而复的故事,也让我们明白铭记历史从来不是一句空话。   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0 阅读:0
豆莱说说

豆莱说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