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史上绝无仅有的六面间谍:身兼中共、中统、军统、汪伪、日特机关、青红帮六重身份

枕猫啊大世界 2025-11-23 15:23:33

他是史上绝无仅有的六面间谍:身兼中共、中统、军统、汪伪、日特机关、青红帮六重身份。他是《伪装者》中明楼的原型,15年潜伏人生,26年牢狱生涯,留下8万字情报巨著。 袁殊,原名袁学易,1911年出生于湖北。他童年的经历相当艰辛,8岁才辗转到上海寻父,这种颠沛流离的经历,早早在他身上刻下了早熟和坚韧的烙印。 年轻时的袁殊可不是什么“情报鬼才”,他是个热血的文艺青年,参加五卅运动,还曾是北伐军中最年轻的军官之一。他去日本留学,学的还是新闻学和东洋史,回国后创办《文艺新闻》,和鲁迅、夏衍这些左翼文化名人走得很近。他甚至是中国最早提出“报告文学”概念的人之一。如果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他很可能成为一位有影响力的作家。 可命运就是这么吊诡。1931年,20岁的他经潘汉年介绍,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被编入中央特科情报系统。潘汉年当时就对他提出了一个要求:“要渐渐退去红色,伪装成灰色小市民,寻机打入敌人内部。”他清楚地知道,从此他将告别光明、隐入黑暗,甚至可能永远背负骂名。但为了信仰,他毅然选择了这条不归路。 袁殊的传奇,是从他主动搭建这些身份开始的,那过程就像搭积木一样,每一步都精妙地利用了上一块积木: 中统身份: 他利用父亲和表兄的关系,成功打入国民党中统,担任“干社”情报股股长,得到了国民党上海社会局局长吴醒亚的信任。这是他的第一张“灰皮”。 日本特务身份: 他的记者身份是最好的掩护。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他结识了日本驻沪领事馆副领事岩井英一。袁殊精通日语,熟悉日本情况,很快就成了岩井的情报人员,每月领着“交际费”。这是他的第一张“黑皮”。 青红帮大佬身份: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党组织建议他想办法接近青红帮。他拜了青红帮“大字辈”长老曹幼珊为师,辈分和杜月笙平起平坐。这让他获得了社会江湖的掩护和资源。 至此,一个26岁的年轻人,已经拥有了中共、中统、日特、青红帮四重身份。真正的“封神”时刻,发生在1937年。 军统少将身份: 淞沪抗战后,戴笠急需懂日语的情报人员。杜月笙一个引荐,戴笠亲自上门,看中了袁殊和日本人的关系。潘汉年当即批准,袁殊加入军统,被委任为军统局上海区国际情报组少将组长。短短几年,他从一个左翼文人,摇身一变成了军统高官。 至此,“五重间谍”格局正式形成。 汪伪高官身份: 1939年他第二次被捕后,岩井英一以“外务省的人”为由救了他,并让他出面组织“兴亚建国运动”,后来又在岩井的安排下担任了汪伪政府的教育厅长、清乡专员、伪保安司令等职。这一重身份,虽然是党组织批准的“打进去”,但从对外形象来看,却是彻底的汉奸面目,可以说是他潜伏生涯中最隐忍和屈辱的一面。 拥有多重身份不是目的,核心在于情报。袁殊最让人惊叹的,就是他在毫无破绽的伪装下,送出了改变战局的情报。 在淞沪会战期间,他曾化装成日本学生,深入日军阵地,冒着生命危险送出布防图。1938年,他领导的小组成功炸毁了虹口日本海军军火库,这可是大快人心的抗日功绩,军统为此给他记大功。可他们不知道,这个“功臣”同时也在向延安传送着日军的清乡计划。 袁殊的潜伏生涯,简直是“步步惊心”。他独创了一套“间谍生存法则”:不带公文包、不用纸笔,全凭过目不忘的记忆力传递情报,避免留下物证。 最惊险的一次是1943年他被汪伪76号特务头子李士群发现可疑,下令逮捕。千钧一发之际,他让妻子急寻岩井英一求助,这位日本领事直接到76号,一句“他是我的人”将他救出。 抗战胜利后,他将变卖日本特务机关资产换来的三箱黄金、外币与地契,悉数上交给党组织,总价值超千万。1946年,当他秘密进入解放区,军统才惊觉这位“军统中将”竟然是红色特工,气得戴笠亲自签发通缉令。他终于回到了属于自己的阵营。 然而,属于他的悲剧才刚刚开始。 1955年,他受潘汉年冤案牵连,被捕入狱,背负了“叛徒、汉奸、特务”的罪名。他被判刑12年,刑满后又被加押8年,直到1975年才出狱。他人生中最精华的岁月,有15年在潜伏,有26年在监狱中度过。 等他终于在1982年重获清白时,已是71岁的白发老人。 晚年的袁殊,生活极其凄惨。昔日思维敏捷的情报大师,因中风等疾病,变得精神恍惚、反应迟钝。他深夜常被轻微声响惊醒,白天又会突然号啕大哭,精神已近崩溃。他那位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妻子,也因长期惊吓精神失常离家出走,下落不明。这位曾在敌营谈笑风生的“东方左尔格”,晚年却落得孤苦伶仃的下场。 1987年,袁殊病逝。组织问他有何遗愿,他只求恢复本名——“袁殊”。不是曾达斋,不是任何化名,而是那个在党旗下宣誓的袁殊。他觉得这个名字没有什么耻辱,相反是他个人功勋的证明。 他的灵骨安放八宝山革命公墓,红旗覆盖的棺椁,终于为他正名:不是汉奸,是战士。

0 阅读:119
枕猫啊大世界

枕猫啊大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