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20国集团峰会第一阶段的会议正在南非举行。 一个很有趣的动向是,成员国当中的西方国家和全球南方国家正在进行议题的激烈争夺,都试图主导峰会的发展方向。 为什么这么说呢? G20这场在南非开的会,说白了就是把西方七国和金砖国家这两拨“理念不同”的玩家凑到了一个桌子上,这本身就埋着议题争夺的伏笔。 先得把这个圈子的底说清楚,G20里既有美国、欧盟、日本这些西方七国的老面孔,也有中国、巴西、印度这些金砖国家的核心成员,算上2023年刚加入的非盟,这圈子占了全球85%的GDP、80%的贸易和三分之二的人口,说是“地球议事厅”一点不夸张,但这议事厅里的人,想聊的事儿根本不是一码事。 西方阵营一坐下来,心思就没在“搞经济”上。 这次峰会刚开场,欧洲、加拿大这些国家就围着乌克兰问题打转,一会儿讨论特朗普那所谓的“28点和平方案”,一会儿又忙着表态要继续支持乌克兰,把地缘政治当成了峰会的“主打歌”。 这背后其实是老套路,他们想借着G20的平台巩固自己的话语权,毕竟过去几十年,全球规则基本都是他们说了算,习惯了把自己关心的议题硬塞给所有人。 美国更是直接,听说南非把债务减免、非洲发展这些议题摆上台,干脆连会都不来了,还放话不让峰会发联合声明,意思很明确:不聊我的话题,这会就别开得痛快。 这种“我不聊也不让别人聊”的霸道劲儿,把西方那套“政治优先”的逻辑暴露得明明白白。 全球南方这边可不吃这一套,毕竟多数国家还在为“吃饱饭、活下去”发愁,哪有闲工夫跟着扯地缘。 南非作为东道主,一上来就把债务问题和贸易改革摆到台面上,非洲国家光是主权债务就压得喘不过气,想让国际机构帮着减负,可西方却把责任推给私人债权人,自己一分钱不想出。 巴西之前当轮值主席时更直接,拉着一帮国家搞了个“抗击饥饿和贫困全球联盟”,毕竟全球还有7亿多人饿着肚子,这事儿可比遥远的地缘冲突实在多了。 中国、印度这些金砖国家也在旁边敲边鼓,呼吁把发展放回议程中心,推进WTO改革,反对西方搞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 更关键的是,南方国家现在腰杆硬了,金砖国家从4个扩到10个,按购买力平价算,GDP总和都超过G7了,占全球人口的45%,这么大的体量,自然不想再当西方议题的“背景板”。 双方的拉扯在细节里全是戏。 西方想把峰会开成“乌克兰问题专题会”,南方国家就集体把话题往经济上拽,南非甚至私下联系印度、巴西这些国家,打算绕开美国搞个“非共识声明”,就算不能全票通过,也要把自己的诉求喊出来。 在气候议题上更是明显,西方张嘴就要减排指标,却绝口不提给南方国家的气候融资,要知道南方国家搞能源转型缺的是真金白银,巴西总统卢拉都忍不住吐槽,气候变化问责得让那些发达国家的银行也参与进来,不能光让发展中国家买单。 全球治理改革的话题更戳西方痛处,南方国家觉得二战后定下的规则根本没让他们参与,现在要改联合国安理会、改国际金融机构的投票权,西方自然拼命阻挠,毕竟动规则就是动他们的奶酪。 这争夺本质上是两套逻辑的碰撞。 西方想把G20当成维护旧秩序的工具,继续拿地缘政治当抓手,维持自己说一不二的地位;南方国家则想借着这个平台重新分蛋糕,让发展议题成为主角,改变过去“西方定规则、全球买单”的局面。 更有意思的是中间派的反应,欧盟私下里骂美国不守规矩,公开却不敢得罪,只能含糊其辞,这种“两头讨好”的样子,恰恰说明西方阵营自己都快拧不成一股绳了。 而南方国家这边,虽然内部也有差异,但在“要发展、要公平”这事儿上出奇地一致,金砖国家搞的新开发银行、本币结算机制,就是想绕开西方主导的金融体系,给自己多找条路。 从数据就能看出这股趋势挡不住,全球南方国家占全球GDP的份额逐年涨,金砖国家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过去西方单独说了算的时代早过去了。 G20连续三年让南方国家当轮值主席国,从印度到巴西再到南非,每次都把发展议题往死里推,这次南非峰会更是直接把“全球治理改革”列为重点,就是明着跟西方叫板。 美国拒会、堵声明的操作,看似强硬,其实是慌了,怕自己的话语权被稀释,可越这样,越把南方国家推得更紧。 说白了,这G20的议题争夺,就是新兴力量和老牌霸主的“话语权攻防战”,西方抱着旧剧本不放,南方却要抢过笔来写新故事,这场拉扯,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