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2025年11月,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涉台妄言直接引爆中日关系——其宣称“台湾有事”可能触发日本集体自卫权的言论,踩中中方核心红线,原定下周的日企访华代表团行程、月底中日友好交流活动接连被叫停,合作窗口瞬间收紧。 信任本就脆弱,经此一击更是雪上加霜。2023年日本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已让双边互信摇摇欲坠,核污水排海的旧账还没清算,如今政治挑衅再添新伤。经贸圈早就吐槽:“一边盼着中国市场订单,一边在核心利益上踩线,哪有这样的合作道理?” 日本经济界这回是真慌了。中国占日本出口份额四分之一,丰田、三菱等大厂的供应链深度绑定中国市场,去年日系车在华销量已明显下滑,如今交流中断,订单和供应链都要受冲击。东京证券交易所分析师直言:“政治家图嘴快,最后埋单的还是企业。”而美国反倒乐见其成,盟友越依赖自己,它在东亚的话语权就越稳。 其实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早把台湾问题说透了,这是中日关系的底线。外交部发言人明确回应:“合作大门敞开,但前提是相互尊重。” 回看2012年钓鱼岛国有化闹剧,日本汽车业在华份额连跌三年,直到关系修复才缓过劲,高市这番操作简直是忘了历史教训。 欧洲智库早有预警,中日经济脱钩成本高达万亿日元,但政治人物往往选择性忽视。中国的合作选项有的是,RCEP框架下东盟贸易持续深化,“一带一路”中欧班列越开越密,日本若执意跟着美国指挥棒走,怕是要沦为东亚经济圈的“孤岛”。 国与国相处就像邻里,总不能一边砸玻璃一边要帮忙。高市这波操作,到底是政客作秀还是真要破局?最后谁先扛不住损失?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数据来源:日本贸易振兴机构2024年报告、中国海关总署统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