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能无法对抗美国和身后的几十个国家!”俄专家提醒过中国:当与美国竞争时,不

丽旭夜谈娱乐啊 2025-11-22 18:16:43

“中国可能无法对抗美国和身后的几十个国家!”俄专家提醒过中国:当与美国竞争时,不仅仅是同美国人,还要与具备强大军事潜力的日本、欧洲、以色列、韩国等国家的军工技术能力竞争,他们是一个集团! 2022年3月下旬,俄乌冲突打响没多久。俄罗斯军事频道“60分钟”节目里,退役上校米哈伊尔·霍达廖诺克坐在演播室,面对一幅世界地图。他手指从华盛顿移到东京,又点向伦敦、柏林、巴黎、特拉维夫和首尔,声音带着一丝凝重:“东方大国要是跟美国全面较量,对手可不止美国一家,而是军工技术最尖端的十几个国家联手。”这段发言不到三分钟,却被剪辑成短视频,标题越传越夸张,从“俄罗斯人看衰中国”到“中国将被围殴”。   西方媒体争相转载,借此渲染“中国孤立无援”的图景。霍达廖诺克的原意,本是基于俄乌战局的观察,提醒中国要警惕对手的整体合力。他列举了数据:美国军费超8000亿美元,日本军费十年增速全球第一,韩国国防预算破50万亿韩元,法国达索公司刚交付第三艘核潜艇,以色列军售额创115亿美元纪录。   这些国家通过瓦森纳协定、出口管制协调委员会、五眼情报联盟,把先进武器技术死死攥在集团手里。节目一播出,传播量破千万,成了那年春夏网络热议的焦点。俄罗斯媒体后来也跟进讨论,但焦点很快转向中国如何应对这种“集团化”压力。 这段话的传播,还得益于当时的地缘背景。俄乌冲突刚爆发,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如潮水般涌来,中国也被卷入舆论漩涡。霍达廖诺克的发言,本是节目中对全球格局的分析,却被一些人解读为“俄罗斯对中国的警告”。   事实上,这位上校多次在节目中强调,任何国家面对多国联手,都得直面现实。他在地图上画了个大圈,涵盖北约、AUKUS、四方机制成员,又特意标出以色列的位置。屏幕切换到航母群画面:美国“福特”号、日本“出云”号、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法国“戴高乐”号齐刷刷出现。他耸肩道:“这就是现实,一个国家单挑这个体系,没什么先例。”   短短发言,却戳中了很多人对中美竞争的担忧。西方观察家顺势放大,宣称“连俄罗斯人都觉得中国打不过”。但在中国国内,这番话更多被视为老朋友的善意提醒,激发了大家对历史经验的回顾。毕竟,类似“集团对抗”的局面,中国早不是头一遭遇见。 这种集团化对抗的现实,确实越来越明显。2023年10月,美国主导的“芯片四方联盟”把光刻机核心技术列入联合管制,日本ASML的EUV设备对中国出口彻底叫停。同月,英国BAE系统、日本三菱重工、意大利莱昂纳多启动第六代战机“全球作战空中计划”,韩国2024年正式加入。   2024年3月,韩国K2坦克生产线向北约开放,波兰一下订了980辆。2025年6月,以色列与美国签协议,把F-35全套源代码向五眼国家开放,却继续挡住亚洲买家。AUKUS第二支柱下,澳大利亚拿下MK48鱼雷生产线,日本获“战斧”导弹联合生产权。这些动作密集落地,形成一张海陆空天网的技术封锁。任何国家想在高端武器上突围,都得同时扛住十几家军工巨头的围堵。 美国本土的洛克希德·马丁、雷神、波音不用多说,日本的三菱重工、川崎重工全线搞舰艇导弹,韩国的现代重工、韩华造出全球顶尖驱逐舰,德国的莱茵金属、克劳斯-玛菲-韦格曼专攻主战坦克火炮,法国的达索、MBDA、海军集团领跑战机潜艇,以色列的拉斐尔、埃尔比特、IAI在无人机精确制导上独领风骚,英国的BAE系统把这些串联起来。通过“五眼联盟”、AUKUS、四方机制,这些国家共享情报、互助技术、联合研发、协同出口管制,构建起覆盖全域的庞大体系。对单一国家来说,这挑战极大。 但对中国,这类“集团对抗”远非新鲜事儿。1950年10月19日夜,鸭绿江边,新中国面对的对手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包括英、法、加、澳、荷、比、土、泰、菲、希腊等16国,背后是整个北约工业机器全速运转。那时中国一辆坦克一架飞机都造不出,却把联军从鸭绿江推回三八线。11月25日,清川江畔,志愿军38军113师在零下35度雪夜,顶着美军王牌骑兵第一师的汽油弹火海,把对手切成几段。   1979年2月17日凌晨,广西边境,人民解放军41军坦克一团沿1号公路突进,短短17天打到谅山郊区,完成目标后按时撤回。对手是苏联撑腰的越南军队,背后是华约集团的武器顾问。中国照样在短时间内达成目的。改革开放后,中国在航空发动机、光刻机、数控机床、高端芯片等领域,30多年都顶着西方集团的封锁,一步步往前拱。 这些历史节点,没有一次是单打独斗,都是直面西方或东方集团的武器后勤。中国从建国起,就在跟整个西方阵营过招。困难大,但从来没退缩过。志愿军以步枪小米对飞机大炮,硬是守住阵地;边境自卫反击战,面对苏式装备的对手,也没让步。这些经历,铸就了中国人民的韧劲儿。  

0 阅读:0
丽旭夜谈娱乐啊

丽旭夜谈娱乐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