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了心要打垮中国?最大的威胁现身!这次不是美国,普京却笑到了最后。 西方车企一

映天真 2025-11-22 17:16:26

铁了心要打垮中国?最大的威胁现身!这次不是美国,普京却笑到了最后。 西方车企一撤,俄罗斯市场空了,中国汽车冲进来,份额直奔六成,风头正劲。谁知转眼税费猛涨、禁售令下,出口量腰斩,这“威胁”来得太突然,不是美国那套,而是自家兄弟的调整。普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中俄合作还能稳吗? 2022年俄乌冲突一打响,西方汽车巨头们就打包走人。法国雷诺、日产、丰田这些牌子,工厂关门、资产甩卖,俄罗斯街头一下子少了奔驰宝马的影子。中国车企之前在那儿份额不到4%,小打小闹。可机会来了,吉利、长城、奇瑞这些品牌抓紧时间补位,靠着实惠的价格和稳当的供货,很快就站稳脚跟。 长城汽车早有准备,在图拉州建起独资厂,年产15万辆,本地零部件用量超65%。到2023年,中国品牌市场份额蹿到51%,次年2024年更拉到62%。本土拉达退到第二,仅剩不到四成。卡车市场也热闹,中国重汽的汕德卡卖出1.95万辆,压过卡玛兹的1.73万辆。俄罗斯人开始说,中国车实用,适合他们那广袤地带和严寒天气,日常拉货通勤都靠谱。 这波变化不光填了市场洞,还拉近了中俄经贸距离。中国汽车以质量取胜,产业链跟俄罗斯本土对接,双方互补性强。俄罗斯消费者尝到甜头,销量数据摆在那儿,2024年乘用车中国品牌占近60%,卡车65%。中俄合作本是好事儿,稳住了供应,还带活了当地经济。 可好景不长,2024年下半年,俄罗斯政策开始调头。10月,进口车回收费上调70%到85%,还计划每年涨10%到20%,一直到2030年。首季度,这费就到66.7万卢布,折人民币6万出头,比2023年翻倍。这回收费本是为环保和报废处理,可涨得太猛,直接推高车价。 2025年初,卡车进口关税从15%提到35%,还加了差价税,按售价和成本差收。一辆10万块的中国皮卡,到俄罗斯卖20万,就得多掏5万税,终端价涨6到8万。谁买单?消费者自然望而却步。俄罗斯还堵中亚转口漏洞,从2024年起,经吉尔吉斯斯坦这些地方的货,必须补全关税和增值税。平行进口比例从30%掉到2%,利润空间没了影。 卡车领域更狠。工贸部部长点名某些中国卡车有缺陷,认证周期从3到6个月拉到8到12个月,费用翻倍,一批车认证得10多万人民币。2025年7月30日,联邦技术监管局直接禁售东风、福田、一汽解放、斯太尔拉克等多款车型,理由是刹车和噪音不达标。这禁令一出,库存压经销商头上,销售链条卡壳。   结果中国对俄汽车出口直线下滑。2025年1到2月,同比降16%,只剩7.14万辆。上半年更惨,暴跌59.2%,俄罗斯从头号目的地掉到第三。市场份额虽还稳在50%到60%,但增长空间被挤压。俄罗斯这是铁了心调整,不是针对中国,而是护自家工业。 说白了,汽车是俄罗斯支柱产业,以前靠西方技术撑腰。冲突后,中国车填空,可长期靠进口总有隐患,尤其卡车跟军工后勤挂钩,零部件中国产占比超30%,供应链安全得掂量。卡玛兹这些本土巨头被挤兑,工贸部坐不住了。 普京的算盘打得精,既不把中国企业赶尽杀绝,又借政策倒逼本土升级。环保标准升时,本土车过渡到2026年底,中国品牌窗口短得多,就是逼着建厂本地化。长城图拉厂早投产,哈弗M6在卡卢加州全流程搞起,避开关税,还拉动就业。 中俄关系是战略伙伴,经贸合作经得起风浪。这次调整虽有阵痛,但长远看,产业链更紧实,技术交流更深。俄罗斯工业缓口气,中国企业多条腿走路,双赢格局稳。不是打垮谁,而是共同往前走,这才是大国风范。  

0 阅读:68

猜你喜欢

映天真

映天真

感谢大家的关注